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秀州沈圭漆烟最善持叶翰林诗来求余诗为作一首》
《秀州沈圭漆烟最善持叶翰林诗来求余诗为作一首》全文
宋 / 程俱   形式: 古风

白头柱史寥阳居,浮提龙检封金壶。

千金宝液出方外,洒作三元云篆书。

至今道德五千字,一一破闇如明珠。

安知此老天地祖,聊遣二化为诙娱。

华亭老工入吴市,戏以淳漆滋松腴。

壁中科斗何足道,勒崇正欲遵河图。

故令墨客从毛颖,玉堂伴直邻清都。

如椽之笔吐光燄,赓歌纪瑞无时无。

却分圭璧到蓬户,寂漠著书怜腐儒。

(0)
鉴赏

这首诗由宋代诗人程俱所作,名为《秀州沈圭漆烟最善持叶翰林诗来求余诗为作一首》。诗中描绘了沈圭所制的优质漆烟笔,以及叶翰林请求诗人创作诗歌的情景。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展现了对书法艺术的赞美与敬仰。

首句“白头柱史寥阳居”以“白头柱史”象征年长的书法家,居住在寥阳之地,暗示其高雅的生活环境和深厚的艺术底蕴。接下来,“浮提龙检封金壶”则通过“浮提”(佛教圣地)和“龙检”(龙卷的笔筒)等意象,进一步强调了笔的珍贵与神圣性。

“千金宝液出方外,洒作三元云篆书”一句,将书法作品比作“千金宝液”,寓意其价值连城,同时“三元云篆书”则展现出书法作品的飘逸与高远之美。接着,“至今道德五千字,一一破闇如明珠”表达了书法作品如同道德经文一般,能照亮人心,如同明珠般璀璨夺目。

“安知此老天地祖,聊遣二化为诙娱”则赞美书法家如同天地之祖,以书法艺术为乐,使自然界的元素得以融合与转化,增添了一种超然物外的趣味。

“华亭老工入吴市,戏以淳漆滋松腴”描述了书法家使用优质的华亭老漆制作笔杆,使得笔尖更加滋润,富有弹性。此处“科斗”可能是指笔画的形状或书法风格,而“勒崇正欲遵河图”则暗示了书法作品遵循自然法则,追求和谐统一。

“故令墨客从毛颖,玉堂伴直邻清都”表达了书法家与墨客、文人相得益彰,共同营造了一个清静高雅的创作环境。“如椽之笔吐光焰,赓歌纪瑞无时无”则形容书法家的笔力雄浑,能够抒发情感,记录时代的美好与荣耀。

最后,“却分圭璧到蓬户,寂漠著书怜腐儒”表达了书法家将珍贵的作品赠予普通人,让平凡的读书人也能感受到艺术的魅力,体现了其博爱与普及文化的胸怀。

整首诗通过对书法艺术的赞美,展现了书法家的高超技艺、深邃思想以及对社会的贡献,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艺术的深刻理解和欣赏。

作者介绍
程俱

程俱
朝代:宋   字:致道   号:北山   籍贯:衢州开化(今属浙江)   生辰:1078—1144

程俱(1078—1144)北宋官员、诗人。字致道,号北山,衢州开化(今属浙江)人。以外祖邓润甫恩荫入仕。宣和三年赐上舍出身。历官吴江主簿、太常少卿、秀州知府、中书舍人侍讲、提举江州太平观、徽猷阁待制。诗多五言古诗,风格清劲古淡,有《北山小集》。 
猜你喜欢

菩萨蛮.拟古春闺次韵

小楼日倚阑干遍。恼人最是风前燕。望远豁双眸。

垂杨满陌头。遣愁无处着。翠被和愁卧。

香篆霭重帘。春寒梦里添。

(0)

意难忘.哭云林妹

十载思量。幸莲舆北上,重睹容光。

芳颜仍似玉,云鬓却成霜。相把袂,语悲伤。

说离乱兵荒。叹年来,惊惊恐恐,无限凄惶。

忽然病入膏肓。是长途辛苦,体不禁当。

君心应自在,我意竟难忘。持素手,断柔肠。

问去者何方。望魂兮,魂兮早降,享我杯浆。

(0)

南乡子.上巳前一日,同屏山、云林、云姜游可园,园为宗室崇文别墅

郊外按呜驺。行过城西二里沟。

老树长藤交映处,临流。隐约王孙别墅楼。

花坞曲通舟。细水平堤绿更柔。

开到海棠春正好,悠悠。人在湖山画里游。

(0)

木兰花慢.和张孝祥《于湖诃》

天高风露冷,念仙子、倚琼楼。

问云窗雾阁,朱栏翠幔,好景谁收。

玉箫歇,霓裳散,恨宝奁空掩暗增忧。

照影自临清浅,满身花影同流。疏钟霜杵韵悠悠。

柏叶炷香篝。记草色连天,花光似雾,历历前游。

逍遥身心物外,渺沧波、流尽古今愁。

独立莲花峰顶,下看九点齐州。

(0)

满江红.卓人见过小酌。用前韵

白日行吟,看几处、圩田销涨。

忽一笑、相逢二老,须眉无恙。

并坐鼓弦茅舍里,旧时作赋銮坡上。

忆中书、落笔堵墙看,惊谁饷。浪踪迹,红尘漾。

狂名姓,青楼唱。且我歌子和,子斟我酿。

无妇能弹赵女瑟,有儿聊代邛州杖。

说从来、酒圣是毛公,观卿状。

(0)

菩萨蛮.观稼

数间茅屋临溪路。无人小艇从人渡。一望野桥烟。

陶家种秫田。午前风日暖。几路腰镰缓。

短帽窄衫人。招呼三两声。

(0)
诗词分类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诗人
鲍寿孙 窦叔向 刘伶 陈玉璂 宝鋆 孟简 林之奇 陈文烛 崔护 颜师古 周子义 石达开 文震亨 赵桓 薛令之 范缜 邢邵 韩缜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