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以德发,声以乐贵。乐善名存,追仙礼异。
鸾旌拱修,凤鸣合次。神听皇慈,仲月皆至。
歌以德发,声以乐贵。乐善名存,追仙礼异。
鸾旌拱修,凤鸣合次。神听皇慈,仲月皆至。
此诗描绘了一场庄严而又充满喜庆气氛的宫廷礼仪,通过对音乐和歌唱的描述,展现了古人对于德行与乐曲之美好的一种追求。诗中的“歌以德发,声以乐贵”表明歌唱是以高尚的情操为出发点,而声音则体现了乐曲的尊贵,这两句揭示了整个诗篇的主题,即通过音乐来颂扬美德与尊贵。
接下来的“乐善名存,追仙礼异”则进一步强调了音乐不仅能留下美好的名字,更是通往神仙境界的一种特别的礼节。这里所谓的“追仙”,应是指通过音乐来达到超脱尘世、追求永恒精神境界的过程。
以下两句“鸾旌拱修,凤鸣合次”则具体描绘了音乐中的和谐与美好,"鸾旌"(即龙旗)和"凤鸣"都是古代吉祥的象征,这里用来形容乐曲中各个声音部件的协调统一,如同神鸟凤凰鸣叫一般和谐。
最后,“神听皇慈,仲月皆至”则表达了上天对人们善行的倾听与奖赏,"神听"指天帝或高尚之人的聆听,而"皇慈"则是皇上的恩惠。这里说“仲月皆至”,应该是指每到中秋时节,这种美好的音乐和德行都能得到实现或呈现。
总体来看,此诗通过对宫廷乐曲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于美好、尊贵和永恒精神追求的一种美学观念。
善劝诸贵等,□□□□□。
火急造桥梁,运度身得过。
福至生西方,各难知厌足。
身是有限身,程期太剧促。
纵有百年活,徘徊如转烛。
憨人连脑痴,买锦妻装束。
无心造福田,有意事奴仆。
只得暂时劳,旷身入苦毒。
芦苇风多驿堠长,昔年携手上河梁。
青云才子鸳鸿季,白石山人芝木香。
华骥欲陪先道路,大川斯济戢舟航。
少微星没桂枝重,正挂孤帆过水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