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栋势凌空,时有浮云度。
应与楼中僧,去来本无住。
危栋势凌空,时有浮云度。
应与楼中僧,去来本无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楼阁与自然景象相融合的画面。诗人以“危栋”开篇,形象地勾勒出楼阁高耸入云的气势,仿佛要与天空争高下。接着,“时有浮云度”一句,既展现了云朵在天空中自由飘荡的动态美,也暗示了楼阁与自然界的和谐共存。
“应与楼中僧,去来本无住。”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将楼中的僧人与自然界的云朵联系起来,暗示了僧人的生活态度与自然界的流动变化有着相似之处——都是无常的,都在不断地变化之中。这不仅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深刻观察和感悟,也蕴含了佛教中关于生命短暂、万物皆空的哲学思想。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不仅描绘了楼阁与云朵的美丽景象,更通过象征手法表达了对人生、自然与宇宙间关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哲学洞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