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井陉》
《井陉》全文
明 / 谢肃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第五陉山天下险,经过真为赵人羞。

奇兵争羡淮阴捷,间道谁思广武谋。

绵漫白波车度晚,故关明月角哀秋。

太平时节休忘武,请看诸峰似剑矛。

(0)
翻译
第五陉的山势无比险峻,真的让经过的人感到赵国人的羞耻。
人们惊叹于淮阴侯的奇兵战术,却很少有人能想到广武君的智谋。
傍晚时分,车辆驶过漫漫白浪,古老的关隘在秋月下显得凄凉哀伤。
在和平时期,我们不能忘记战争,你看那些山峰如同直指苍穹的剑矛。
注释
第五陉:古代道路名称,此处指险峻之地。
赵人:泛指赵国的人民,这里可能暗含对赵国军事失利的讽刺。
淮阴捷:指汉代淮阴侯韩信的军事胜利。
广武谋:指广武君李左车的智谋,与淮阴捷相对照。
绵漫白波:形容水流广阔而连绵。
故关:古老的关隘。
太平时节:指和平宁静的时代。
剑矛:比喻山峰陡峭如剑矛,象征着战争的威胁。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谢肃的《井陉》描绘了第五陉山的险峻地形,以及历史上的军事战略。首句“第五陉山天下险”直接点出井陉山的险要地位,暗示其在古代军事中的重要性。接下来的“经过真为赵人羞”暗指赵国在此地的军事失利,让当地人民感到羞耻。

诗中提到“奇兵争羡淮阴捷,间道谁思广武谋”,淮阴侯韩信的智谋和战术令人赞叹,而广武君李左车的深思熟虑则被提及,强调了战争中智谋与策略的重要性。诗人通过这两个典故,展现了井陉山历史上的军事智慧。

“绵漫白波车度晚,故关明月角哀秋”描绘了傍晚时分车辆穿行于山间的画面,以及秋天明月下关隘的凄凉景象,营造出一种历史沧桑感。

最后,“太平时节休忘武,请看诸峰似剑矛”告诫人们即使在太平盛世,也不能忘记战争的教训,井陉山的峻岭如同剑矛,时刻提醒人们警惕与备战。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井陉山的历史背景为载体,寓言于景,表达了对军事智慧的敬仰和对和平时期不忘战备的警示。

作者介绍

谢肃
朝代:明

谢肃,字原功,浙江上虞人,生卒年不详。少与唐肃齐名,时称“会稽二肃”。 学问渊博,工于书法。元至正末,张士诚据吴,谢肃慨然入见献偃兵息民之策。明初,隐于乡里。洪武十九年(1386)举明经,授福建按察司佥事,后以事下狱死。
猜你喜欢

心远亭探梅得阳字

招携欣过水云乡,祇为寻芳兴倍长。

偶傍池中微见影,忽从林里暗闻香。

菟园飘处随残雪,汉苑开时带夕阳。

羡尔浮丘山畔宅,岁寒千树得徜徉。

(0)

于鳞子与子相元美过访共怀谢山人茂秦·其二

如何千载意,不见一书回。

白日风骚短,青山鬓发催。

世情终汩没,贤达几蒿莱。

狂忆羊何侣,应登铜雀台。

(0)

冬日桃花盛开

桃花此约为谁狂,早占阳春白雪妆。

淡淡浅红慵素粉,疏疏细影弄幽香。

桂边强作拖风片,菊后堪怜竞晚芳。

拟向仙踪寻去路,津头笑杀捕鱼郎。

(0)

送曾确庵大参之浙中·其二

幸托蒹葭好,因攀玉树姿。

忽从分手处,转觉渺心期。

越国人占岁,楚乡客问歧。

独怜汉川上,一鹢下江湄。

(0)

登王文铭高明楼四景·其二夏景

海天时序入南讹,避暑宾朋取次过。

江上闉阍耽昼永,空中楼阁受风多。

傍花玉笛回杨柳,倚槛卿云袭芰荷。

梅雨初黄蒲泛白,援琴迟听有虞歌。

(0)

送舅弟李贞宇会试

青年东观想燃藜,壮志悬知柱久题。

欲把文章挥事业,便将科第作筌蹄。

椿萱独羡龄犹健,鸿雁堪怜羽未齐。

太史奏书传日下,泥金须蚤慰云霓。

(0)
诗词分类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诗人
韩上桂 郭钰 林鸿 孔武仲 邓林 潘希曾 庞嵩 释怀深 张穆 袁说友 谢肃 董纪 周岸登 杨爵 孙应时 林大钦 黄公辅 黄廷用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