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家重墙垣,为民须货殖。
扬庐国北户,东南赖控扼。
淮民鱼米馀,百货仰殊域。
用铜防外泄,用铁乃奇画。
一利伏一弊,救弊要得策。
持货贸官券,舍此莫衣食。
钱货天下用,铁乃限南北。
坐令两淮民,块处断贸易。
计铁取券直,十才收六七。
朝贤爱淮民,此困盍矜恤。
铜铁均国宝,通变岂无术。
近甸视远地,未可岐畛域。
况今苦倒垂,倚待振焚溺。
缘江八郡尔,杂用顾何失。
官券朝北来,淮俗暮安宅。
即今私铸断,胡尚胶今昔。
吾贫复淮人,计势不容默。
为家重墙垣,为民须货殖。
扬庐国北户,东南赖控扼。
淮民鱼米馀,百货仰殊域。
用铜防外泄,用铁乃奇画。
一利伏一弊,救弊要得策。
持货贸官券,舍此莫衣食。
钱货天下用,铁乃限南北。
坐令两淮民,块处断贸易。
计铁取券直,十才收六七。
朝贤爱淮民,此困盍矜恤。
铜铁均国宝,通变岂无术。
近甸视远地,未可岐畛域。
况今苦倒垂,倚待振焚溺。
缘江八郡尔,杂用顾何失。
官券朝北来,淮俗暮安宅。
即今私铸断,胡尚胶今昔。
吾贫复淮人,计势不容默。
这首诗名为《钱弊》,是宋代诗人陈造所作。诗中反映了当时社会经济中的问题,尤其是货币流通和货物交易的困境。作者指出,为了保护国家财富和民众生计,政府筑墙设防,控制商品流通,特别是铜铁资源的管理。然而,这种过度限制导致了淮河流域的商业活动受阻,钱货流通不畅,百姓生活困苦。
诗中提到,官府通过控制铁货来换取官券,但实际操作中,铁的价值被严重低估,百姓所得甚微。诗人呼吁朝廷体恤淮民的困境,认识到铜铁同样是国宝,应该灵活运用政策,打破地域界限,让市场自由流通。他还批评了官府对近地与远地的不公平对待,并质疑当前的货币制度是否合理。
最后,诗人以自身贫困和淮民的处境为出发点,表达了对改变现状的强烈愿望,认为沉默不能解决问题,必须有所作为。整首诗寓言深刻,体现了作者对社会经济问题的关注和改革的期待。
节物惊人故欲催,天涯倦客几时回。
坐倾浊酒醒还醉,手把新诗捲又开。
远想含香当奏事,近缘无月不登台。
烟波见说西湖好,要趁秋风把钓来。
红梅高赏趁春晴,不记年华几甲庚。
花酒一时双遣至,却愁不似对梅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