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物等铢尘,方知贵在身。
一抔谁不共,四海此常亲。
地似依防墓,乡犹近楚邻。
筑场来已晚,愿作扫除人。
外物等铢尘,方知贵在身。
一抔谁不共,四海此常亲。
地似依防墓,乡犹近楚邻。
筑场来已晚,愿作扫除人。
这首诗通过对比外物与自身价值的轻重,表达了对濂溪先生的崇敬之情。诗人以铢尘比喻外物的微不足道,强调了精神价值的珍贵。"一抔谁不共,四海此常亲",意味着无论身处何方,濂溪先生的精神都是人们共同的寄托和亲近的对象。"地似依防墓,乡犹近楚邻",描绘出濂溪先生墓地周围的环境,仿佛是精神家园的一部分,与家乡紧密相连。最后两句"筑场来已晚,愿作扫除人",表达了诗人希望能在濂溪先生的祠墓前尽一份心力的愿望,愿意成为维护和清扫的人,体现了对先贤的深切敬仰和追随之心。整首诗情感真挚,寓意深远,展现了对历史人物的深刻缅怀与敬仰。
何处迎秋月。落霞低、名香漫爇,絪缊引月。
净扫药栏和竹径,检点今宵坐月。
陈瓜果、窗前伺月。
品竹弹丝还按板,倩歌喉、应节频吹月。
云幕卷,初开月。翩跹鹤舞婵娟月。
擘琼笺、百篇挥洒,分题赋月。
一缕铛烟茶已沸,倾向清瓯劳月。
看花气、缤纷拥月。
羁旅正金陵,虎踞龙争,历尽千秋月。
且痛饮,秦淮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