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阔云高,溪横水远,晚日寒生轻晕。闲阶静、杨花渐少,朱门掩、莺声犹嫩。悔匆匆、过却清明,旋占得余芳,已成幽恨。却几日阴沉,连宵慵困,起来韶华都尽。
怨入双眉闲斗损。乍品得情怀,看承全近。深深态、无非自许;厌厌意、终羞人问。争知道、梦里蓬莱,待忘了余香,时时音信。纵留得莺花,东风不住,也则眼前愁闷。
天阔云高,溪横水远,晚日寒生轻晕。闲阶静、杨花渐少,朱门掩、莺声犹嫩。悔匆匆、过却清明,旋占得余芳,已成幽恨。却几日阴沉,连宵慵困,起来韶华都尽。
怨入双眉闲斗损。乍品得情怀,看承全近。深深态、无非自许;厌厌意、终羞人问。争知道、梦里蓬莱,待忘了余香,时时音信。纵留得莺花,东风不住,也则眼前愁闷。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深邃的山谷景色与主人公内心的情感世界。开篇“天阔云高,溪横水远”两句,设定了一种超然物外、远离尘嚣的意境,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述,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略带孤寂的氛围。
接着,“晚日寒生轻晕”一句,透露出时间已经接近傍晚,太阳的光线变得柔和而微弱,更凸显了诗人内心的冷清与寂寞。下文“闲阶静、杨花渐少,朱门掩、莺声犹嫩”则通过对庭院中杨花和朱门后莺鸟鸣叫的描写,表达出一种淡淡的哀愁,以及对过往时光的无奈与怀念。
“悔匆匆、过却清明,旋占得馀芳,已成幽恨”几句,是诗人对于春天匆匆而逝去的懊恼之情。春天是生机勃勃的季节,而它的消逝也带走了许多美好的时光和记忆,这些无法留住的东西最终化作深深的遗憾。
“都几日阴沈,连宵慵困。起来韶华都尽”则写出了诗人长时间的不佳心情,以及对岁月流逝的无力感。这些都是通过环境描写和个人体验来表达的,对于春天即将过去而无法挽留的哀愁。
“怨入双眉闲斗损”一句,表露了诗人内心深处的不满与痛苦,这种情绪已经渗透到他的每一次皱眉之中。下文“乍品得情怀,看承全近。深深态、无非自许。厌厌意、终羞人问”则是诗人对于往昔情感的回味,以及对现实与理想差距的自我安慰和隐瞒。
最后,“争知道、梦里蓬莱,待忘了馀香,时传音信。纵留得莺花,东风不住, 也则眼前愁闷”几句,诗人通过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现实无常的对比,表达出一种无法摆脱的忧虑和无奈。即便是梦中的理想国度,也终究难以长久;而现实中的花开花落,更是无法捕捉,只能在东风中感受愁绪。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与内心情感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春天即逝、时光易逝以及个人理想与现实差距所产生的情感波动。这不仅是对于春天的一种哀愁,更是一种深刻的人生体验。
偶过慈仁寺。看门前、五株松树,婆娑尽矣。
二十年来风景异,不谓树犹如此。
感旧事、攀条流涕。
白发青衫驱款段,笑无端、贳酒荆高市。
听击筑,悲风起。又逢佳节黄花里。
怅登高、西山残照,暮云千里。
极望齐州烟九点,家在吴头楚尾。
添几幅、荒丘废垒。
汉寝唐宫何处问,只滔滔、不断浑河水。
买一棹,吾归耳。
旅怀孤孑。正屋角冻云,垂垂将雪。
别绪千端,羁愁万斛,强把绿樽罗列。
暗想画楼佳梦,羞说悬弧时节。
最不准,是蛛丝挂鬓,金荷双结。凄切。
天亦妒,眉妩风流,京兆偏磨折。
玉漏声迟,梅花吹罢,俯仰顿教心热。
洗盏且开笑口,顾曲重添华发。
怎消受,这酒阑灯灺,满阶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