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麦葱葱翠色均,春郊播谷出耕人。
无非衣食根源计,蹂躏严防申命频。
秋麦葱葱翠色均,春郊播谷出耕人。
无非衣食根源计,蹂躏严防申命频。
这首诗描绘了农事活动的繁忙与重要性,展现了古代农民对衣食之源的辛勤耕耘和对自然规律的敬畏之心。
首句“秋麦葱葱翠色均”,以“秋麦”作为切入点,描绘了秋季麦田一片葱绿、生机勃勃的景象,翠绿色调渲染出丰收的希望与喜悦。这里的“均”字,不仅指颜色均匀,也暗含了土地肥沃、作物生长良好之意,预示着即将到来的收获季节。
次句“春郊播谷出耕人”,转而描述春天的田野上,农民们忙碌播种的情景。春郊,即春天的郊野,是播种的最佳时节;“播谷”则直接点明了农民们的劳动内容——播种谷物。这一句通过“出耕人”的动词使用,生动地展现了农民们走出家门,投入到田间劳作的场景,体现了他们对农业生产的重视和对土地的深厚情感。
后两句“无非衣食根源计,蹂躏严防申命频”,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前半句“无非衣食根源计”,强调了农业对于人类生存的重要性,衣食来源皆赖于农耕,表达了对农业基础地位的肯定。后半句“蹂躏严防申命频”,则以“蹂躏”一词形象地描绘了农民在耕作时的辛勤劳作,同时“严防申命”则暗示了农民在耕作过程中对自然规律的敬畏,以及为了保护农作物免受自然灾害侵袭所采取的各种预防措施。这两句诗既赞美了农民的辛勤付出,也体现了他们对自然的尊重与顺应。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农事活动的艰辛与重要性,同时也表达了对农民辛勤劳动的敬意和对自然规律的深刻理解。
玉龙昨夜奋鳞角,阴风玄云兢摧剥。
晓来万卉总凋零,东篱秋色犹含璞。
彩栏相倚斗轻盈,素质香肌炫奇卓。
恍如细粉傅明妆,复似飞琼出新琢。
乘兴山阴客正过,探杯彭泽聊为乐。
君不见东园桃李春已残,蝶眠蜂老莺收啄。
岁晚凌霜意态多,此情惟有寒梅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