州居地僻简逢迎,作宦从前懒近名。
尽日鸣琴清里讼,一春骑马看村耕。
曲江芳草年年路,南国甘棠树树情。
人说中朝官总好,我今无补愧升平。
州居地僻简逢迎,作宦从前懒近名。
尽日鸣琴清里讼,一春骑马看村耕。
曲江芳草年年路,南国甘棠树树情。
人说中朝官总好,我今无补愧升平。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李东阳所作的《送周梁石知广德州》。诗中描绘了诗人州居之地的偏僻与内心的淡泊名利,以及对乡村生活的向往和对友人的深情厚谊。
首联“州居地僻简逢迎,作宦从前懒近名”,开篇点明了诗人居住的地方偏远,不常有人来访,他从政以来就对追求名声感到厌倦。这两句通过对比州居的孤独与作官的世俗,展现了诗人超脱尘世的态度。
颔联“尽日鸣琴清里讼,一春骑马看村耕”,进一步描绘了诗人日常的生活状态。白天弹琴以清心寡欲,处理乡里的纠纷;春天则骑马巡视乡村,观察农耕的景象。这两句生动地展现了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享受田园生活的宁静与美好。
颈联“曲江芳草年年路,南国甘棠树树情”,将目光转向历史与地理的象征。曲江的芳草与南国的甘棠树,既是自然景观的描写,也是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这两句蕴含着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友情与往昔岁月的深深眷恋。
尾联“人说中朝官总好,我今无补愧升平”,在赞美朝廷官员的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自己无法为国家做出更多贡献的自责与愧疚。这反映了诗人虽身处高位,但内心仍怀有对国家和人民的责任感,以及对自身能力有限的谦逊态度。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国家责任的深思,体现了明代文人士大夫的精神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