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萝壁山房为趣上人作》
《萝壁山房为趣上人作》全文
明 / 释宗泐   形式: 古风  押[马]韵

石壁挂青萝,禅房在其下。

松枝裁作扉,茅覆不用瓦。

若人百念忘,襟怀自潇洒。

行看坞云生,坐听岩泉泻。

怡然朝复曛,在已无取舍。

于中亦不存,何有空与假。

一从入山来,见山不见野。

寒拾千载人,谁是同流者。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隐居在山中的生活场景,充满了宁静与超脱的氛围。

首句“石壁挂青萝”,以“挂”字生动地展现了青萝攀附石壁的姿态,营造出一种自然生长、生机勃勃的景象。接着,“禅房在其下”,点明了居住之所,暗示着这里是一个远离尘嚣、静谧修行的地方。

“松枝裁作扉,茅覆不用瓦”两句,通过描述禅房的建造材料——松木和茅草,不仅体现了简朴的生活方式,也寓意着与世无争、顺应自然的生活态度。

“若人百念忘,襟怀自潇洒”表达了僧人内心世界的纯净与自由,他摒弃了世俗杂念,心灵得以解放,展现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洒脱。

接下来的“行看坞云生,坐听岩泉泻”描绘了僧人日常生活的两个场景:行走时观赏山间云雾的生成,静坐时聆听岩石间泉水的流淌。这些自然界的景象,既是感官的享受,也是心灵的慰藉,象征着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境界。

“怡然朝复曛,在已无取舍”表现了僧人对时间流逝的淡然态度,无论是清晨还是黄昏,都以平和的心态面对,没有过多的欲望或执念。

“于中亦不存,何有空与假”进一步阐述了僧人的内心世界,强调了他对虚无与现实的超越,认为在真正的精神层面,一切皆空,没有所谓的真我与假我之分。

最后,“一从入山来,见山不见野”表达了僧人深入山林后,对外界物质世界的疏离感,更专注于内心的修行与自然的融合。

“寒拾千载人,谁是同流者”则以寒山、拾得两位唐代高僧为例,表达了对志同道合者的渴望,同时也反映出僧人在山中修行的孤独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山中禅房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僧人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心境,以及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活哲学。

作者介绍

释宗泐
朝代:明

(1317—1391)明僧。浙江临海人,俗姓周,字季潭,名所居室为全室。洪武中诏致有学行高僧,首应诏至,奏对称旨。诏笺释《心经》、《金刚经》、《楞伽》,曾奉使西域。深究胡惟庸案时,曾遭株连,太祖命免死。后在江浦石佛寺圆寂。有《全室集》。
猜你喜欢

云屋为龙叔起赋

挂冠归去云为屋,又似鸿濛未判初。

竹送清阴随杖屦,窗涵微润入图书。

闻鸡疑与仙家近,放雁多令旧客疏。

何事划开天宇净,醉攀明月抱清虚。

(0)

晚秋鳌溪宴集

菊花香满酒如倾,不谓艰危有笑声。

惊座令严觥录事,挥毫气压楮先生。

虚岚紫翠笼秋色,落木红黄透晚晴。

却忆桃源旧时路,渔郎重到不胜情。

(0)

去年中秋与郭怡饮舍弟处酒半以事散去今年余饮桐江上乃以群不逞又走渡东岸德之不建民之无援哀哉

玉箫声断彩云收,扶醉仓皇问去舟。

魑魅瞰人成往事,姮娥送客变新愁。

芦花掩映渔灯暗,桂树荒凉茅屋秋。

八月使槎何处在,银河天曙淡悠悠。

(0)

用王冕韵送解元禄茂才

时危结屋傍岩阿,野径春烟匝翠萝。

四海俊贤唐贡举,百年父老汉讴歌。

山涵雾雨藏玄豹,水会陂塘散白鹅。

地僻此时宾客少,松阴扫石坐长哦。

(0)

送李谦道入省叔父

中郎不见十年过,千里趋陪意若何。

骨肉共论青眼旧,形容应接白须多。

三关虎豹传新捷,百粤莺花入醉歌。

莫叹他乡为客久,故乡是处阻干戈。

(0)

濠石晚樵因简李撝伯谦

出山复入山,流泉递迎送。

暝入黄叶深,湿分白云重。

棘荆攒径危,侧身抱深恐。

春花自芳妍,春鸟自鸣哢。

悠悠徒旅间,何由免寒冻。

老亲嗟我勤,叹息中肠痛。

肩赪只自怜,囊罄当谁控?

学剑惜已迟,读书亦何用。

国步政艰危,高官选才勇。

李君旧知己,风格郁清耸。

光怪匣中龙,文采云间凤。

庭帏寿且康,甘旨日相奉。

避地虽云同,乐事谁能共。

知君怀远略,临机不妄动。

战争奈未已,发策必奇中。

何当展才力,青云纵飞鞚。

(0)
诗词分类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诗人
陈基 陈文蔚 沈曾植 项鸿祚 石介 陈允平 马祖常 袁凯 汤显祖 卢照邻 赵构 于石 李群玉 刘挚 段克己 张纲 陈孚 戴叔伦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