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郡至公兼至察,古今能有几多人。
忧民一似清吟苦,守节还如未达贫。
利刃从前堪切玉,澄潭到底不容尘。
潜夫岂合干旌旆,甘棹渔舟下钓纶。
为郡至公兼至察,古今能有几多人。
忧民一似清吟苦,守节还如未达贫。
利刃从前堪切玉,澄潭到底不容尘。
潜夫岂合干旌旆,甘棹渔舟下钓纶。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方干的作品,名为《上郑员外》。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对于官场的感慨和对清廉之士的赞美。
“为郡至公兼至察,古今能有几多人。”这两句开篇便表达了诗人对于清官的追求和怀疑,至公至察是理想中的官员形象,而现实中这样的官员又有多少呢?
“忧民一似清吟苦,守节还如未达贫。”这里描绘了一位关心百姓、清正廉洁的官员形象。清吟苦,意味着他为民请命的辛酸;守节而贫,表明即使在物质上不富裕,也坚守自己的节操。
“利刃从前堪切玉,澄潭到底不容尘。”诗人用削玉石来比喻官员的清廉,不容一丝尘埃,形象地表达了对纯洁品格的追求和赞扬。
最后两句,“潜夫岂合干旌旆,甘棹渔舟下钓纶。”诗人自比为潜在的隐者,对于那些浮华的官职并不感兴趣,而是愿意过简单自在的生活,就像甘愿驾着简陋的小船去钓鱼。
整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的政治理想,也反映出他个人的生活态度和精神追求。
琴樽发清谣,老眼度閒日。
君侯句愈奇,天然去雕织。
得诗喜欲舞,此意越今昔。
一从陶谢远,谁复见真迹。
直疑天地来,不在口耳觅。
扶摇九万鹏,天池可同息。
章泉泉水清,为我洗胸臆。
绿叶青春深,夜月梦遥夕。
杨子江心水,可以共煮茶。
鹤林招隐诗,不必问僧家。
治中今如何,紬被听报衙。
去年昆山阳,春岸醉桃花。
今年玉溪上,蚤忙看缫车。
相思无剩语,作字只攲斜。
暑雨障炎日,薰风散馀霞。
君颜想渥丹,我发亦已华。
因诗一啸吟,尘间事如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