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目登临万感生,盱山有客独盱衡。
青峰似画装屏障,白水如绳抱县城。
今日炊烟苦寥落,昔年寇盗太纵横。
北谈盩厔南盱眙,好与乡人辨四声。
张目登临万感生,盱山有客独盱衡。
青峰似画装屏障,白水如绳抱县城。
今日炊烟苦寥落,昔年寇盗太纵横。
北谈盩厔南盱眙,好与乡人辨四声。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登高远眺时的万千感慨,以及对历史变迁的深沉思考。首句“张目登临万感生”直接点明了诗人站在高处,视野开阔,心中涌起复杂的情感。接着,“盱山有客独盱衡”一句,既指出了诗人独自一人在盱山之上,也暗含了对历史人物的追忆。
“青峰似画装屏障,白水如绳抱县城”两句,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将青山比作精心布置的屏风,将河流比作环绕城郭的绳索,形象地展现了自然景观的美丽与和谐。
“今日炊烟苦寥落,昔年寇盗太纵横”则转向了对现实的描述,通过对比今昔,表达了对战争带来的破坏和人民生活的困苦的深切同情。
最后,“北谈盩厔南盱眙,好与乡人辨四声”一句,不仅体现了诗人对地方风土人情的了解,也暗示了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学识帮助乡亲们,增进彼此的理解和交流。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更蕴含了对历史的反思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体现了清代文人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
东山之地钟情灵,眼中景物兼赤城。
老松倒浸石欲坠,小溪新涨桥已平。
斯人爱此结幽契,偃仰十载无逢迎。
心源落落饱六籍,词锋烨烨摧五兵。
既非是甘泉石,又不为薄公卿,胡为久此岩之扃。
信知我生皆有命,区区宠辱何足惊。
一朝持铎乐安去,嗟哉吾道斯大鸣。
君不见晋朝谢安石,幡然一起慰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