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风何萧萧,感慨过易水。
蛮夷一少年,矫矫今壮士。
药囊提匕首,殿柱空复倚。
迟发失所期,燕丹匪知己。
饮酒荆卿怒,俯笑田光耻。
徒令高渐离,击筑入秦市。
北风何萧萧,感慨过易水。
蛮夷一少年,矫矫今壮士。
药囊提匕首,殿柱空复倚。
迟发失所期,燕丹匪知己。
饮酒荆卿怒,俯笑田光耻。
徒令高渐离,击筑入秦市。
这首诗《述古(其一)》由明代诗人黎遂球创作,通过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追忆与反思,展现了深沉的历史感和对英雄主义的颂扬。
首句“北风何萧萧,感慨过易水”,以北风的凄厉描绘出一种悲凉的氛围,引出对易水边发生的历史事件的感慨。易水,是战国时期燕国太子丹送别刺客荆轲前往秦国刺杀秦王的地点,此处暗含对荆轲英勇行为的怀念与敬仰。
接着,“蛮夷一少年,矫矫今壮士”两句,赞美了荆轲作为一位年轻勇士的英勇与决绝。荆轲虽出身于“蛮夷”,却展现出非凡的勇气和力量,成为后世传颂的壮士形象。
“药囊提匕首,殿柱空复倚”描绘了荆轲临行前准备充分,手持匕首,药囊在身,却只能徒然地倚靠在宫殿的柱子上,暗示了他即将面对的生死抉择与孤独。
“迟发失所期,燕丹匪知己”表达了对荆轲未能及时出发,以及太子丹未能真正理解并支持他的遗憾。这反映了历史中英雄与君主之间复杂的关系,以及英雄在实现理想过程中的孤独与无奈。
“饮酒荆卿怒,俯笑田光耻”通过对比荆轲与田光的行为,进一步凸显了荆轲的刚烈与不屈。荆轲在饮酒时表现出愤怒,而田光则俯身微笑,以此来表达对荆轲行为的尊重与理解,同时也暗示了荆轲的牺牲精神。
最后,“徒令高渐离,击筑入秦市”提到高渐离,作为荆轲的好友,他在荆轲死后,改名换姓,隐匿于民间,继续为荆轲报仇。这一情节不仅展现了友情的深厚,也体现了对荆轲遗志的继承与延续。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对英雄主义的深刻思考,以及对历史命运的感慨。黎遂球以独特的视角,将个人情感与历史记忆交织在一起,使得这首诗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深远的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