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忠不屈赴湘流,甘与干逢地下游。
若共蛟龙争口食,何如附会楚王休。
孤忠不屈赴湘流,甘与干逢地下游。
若共蛟龙争口食,何如附会楚王休。
这首诗《端午偶题》由宋代诗人张商英所作,通过对比和反问,表达了对忠诚与归顺的不同见解。
首句“孤忠不屈赴湘流”,描绘了一位坚守正直信念、不屈不挠的人物形象,他如同湘江之水般坚定不移,象征着高尚的道德品质和不畏艰难的勇气。这里的“湘流”既指自然的河流,也暗喻历史长河中的正义力量。
次句“甘与干逢地下游”,进一步阐述了主人公愿意与那些在历史的低谷中坚持正义的人为伍,表现出一种超越个人得失、追求真理的精神。这里的“干逢”可能是指那些在逆境中仍能坚持原则的人,“地下游”则暗示他们在历史的长河中或许并未得到应有的认可或尊重。
第三句“若共蛟龙争口食”,通过比喻,将忠诚与归顺的抉择置于一个充满挑战的场景中。这里以“蛟龙”象征那些可能诱惑或威胁到忠诚者的原则的力量,暗示了忠诚者面对诱惑时的艰难选择。
最后一句“何如附会楚王休”,提出了一个反问,意在强调忠诚者不应为了暂时的利益而放弃自己的原则。这里“楚王”可能象征权威或权力,而“附会”则是迎合或依附的意思。诗人通过这一问句,表达了对忠诚与独立思考的推崇,以及对盲目追随权势的批判。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忠诚与归顺的探讨,展现了诗人对于道德原则的坚守和对个人独立性的重视,同时也反映了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深刻思考。
自绍箕裘后,人推阆苑仙。
早成知国器,内美是家传。
职系宫函左,经谭黼座边。
效劳时已久,图报日弥坚。
世际龙飞运,公当凤至年。
奉常初赐服,宗伯已随肩。
眷此铨衡地,还资旧学贤。
品题才最美,论荐德为先。
圣代分封远,藩邦胤祚延。
载劳持汉节,衔命向秦川。
世子承恩后,王宫接燕前。
山河陈带砺,民物语旬宣。
薄览南山胜,旋挥北路鞭。
故园当马首,先陇拜牛眠。
灯火论乡俗,牲醪费俸钱。
阙廷虽在迩,桑梓故难捐。
二月莺花动,群贤想望专。
祇应天咫尺,长在寸心悬。
有弟有弟居留京,三年老梦虚南征。
兹来始慰契阔意,语次便及诸年兄。
诸兄德业方修进,泾公巨眼文高明。
会须归作大川楫,胡为独哦沧浪缨。
寅君事竣今回首,聊寄一樽秋露酒。
请君开酌当长春,不识长春能许否。
故园亦自有仙台,隔断红尘不受埃。
早晚乞身吾决去,却烦公为写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