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客临平古佛祠,闻公房里住多时。
骊歌不见金闺彦,浊酒聊参玉版师。
龙像彫零馀故塔,蛟鼍断缺有残碑。
藕花未发风蒲短,空咏参寥七字诗。
送客临平古佛祠,闻公房里住多时。
骊歌不见金闺彦,浊酒聊参玉版师。
龙像彫零馀故塔,蛟鼍断缺有残碑。
藕花未发风蒲短,空咏参寥七字诗。
这首诗是元代诗人鲜于枢所作的《留题广严寺》,通过“送客临平古佛祠”开篇,营造出一种送别与离愁的氛围,随后诗人转而描写在广严寺中所见之景与所感之情。
“闻公房里住多时”,透露出诗人对寺中僧人的敬仰与长时间的驻足,暗示了他对佛法的向往和内心的宁静追求。接着,“骊歌不见金闺彦,浊酒聊参玉版师”,以“骊歌”象征离别的哀伤,而“金闺彦”则指代文人雅士,表达诗人虽未能见到这些文人,却以浊酒参拜玉版师(佛教中的经典),展现其对佛法的虔诚与对知识的渴求。
“龙像彫零馀故塔,蛟鼍断缺有残碑”,描绘了古寺中历经沧桑的景象,龙像残破,古塔陈旧,残碑断缺,展现出时间的无情与历史的变迁,同时也寓意着佛法的永恒与不变。
最后,“藕花未发风蒲短,空咏参寥七字诗”,以未绽放的藕花和短小的蒲草为喻,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空寂与对美好事物的期待。同时,引用“参寥七字诗”作为结语,既是对前文情感的呼应,也体现了诗人对古代高僧参寥的敬仰与怀念。
整首诗通过对广严寺及其周遭环境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佛教文化的深刻感悟,以及在繁华世界中寻求心灵平静的渴望。
西山晓来雨,方池忽已盈。
芳草漾微波,中有群鱼行。
晴轩一俯视,感我齐物情。
嗟尔远灵沼,何以乐其生。
投食俱失时,插棘虞祸婴。
幸免涸辙枯,恒恐校人烹。
江湖非不大,网罟纷纵横。
逝将纵巨壑,待尔鳞鬣成。
阳关图里,小邮亭掩映,几株杨柳。
翻忆横经重席处,文燄荡磨南斗。
几格云香,砚池波暖,傲兀寒毡久。
居然秩满,紫阳山色依旧。
因念海水桑田,前朝甲第,还似名园否。
开遍蔷薇春事老,榕树莺啼芳昼。
好制青衫,未添华发,起舞先生寿。
别离千里,一尊倒浣烟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