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客自生愁,非关叹白头。
雁迷青海月,人老玉关秋。
冷淡怜江草,清閒羡野鸥。
推篷发长啸,诗思满沧洲。
独客自生愁,非关叹白头。
雁迷青海月,人老玉关秋。
冷淡怜江草,清閒羡野鸥。
推篷发长啸,诗思满沧洲。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孤独旅人在暮春时节舟中的心境。首联“独客自生愁,非关叹白头”,开篇即点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愁绪,并非因年华老去而感慨,而是源于旅途中的孤寂。颔联“雁迷青海月,人老玉关秋”运用了对比手法,以大雁迷失于青海的月色中,象征着诗人内心的迷茫与无助,同时暗含对时光流逝、人老珠黄的感慨。颈联“冷淡怜江草,清閒羡野鸥”则通过描写江边的草木与自由自在的野鸥,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与向往,同时也流露出一种超脱世俗、寻求心灵慰藉的情感。尾联“推篷发长啸,诗思满沧洲”以动作和情感的释放结束全诗,诗人推开船篷,发出长啸,将心中的愁绪化为诗思,满溢在广阔的河洲之上,既展现了诗人的豪情与豁达,也暗示了他试图在自然中寻找精神寄托的愿望。
整体而言,此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和诗人内心情感的深刻挖掘,展现了一幅孤独旅人在暮春舟中寻求心灵慰藉的画面,语言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动人,富有哲理意味。
畏作亲友别,况复非中年。
身如三眠蚕,已老翻自缠。
朅来守江关,从事宁独贤。
经年两大入,爟火通甘泉。
石林岂壶中,亦自有一天。
采薇敢言勤,谁与歌劳旋。
上书苦哀祈,倾写志已虔。
坐怀北山岩,未见西溪涟。
人言抟风鹏,不及翳叶蝉。
共挽携手客,可忘曲肱眠。
首鼠信秃翁,胡为尚迁延。
子来幸暖热,愧我一饭先。
清诗似鸣玉,想见蓝田烟。
索去何乃遽,临分重依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