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记得在金陵。
两岸水楼横夜笛,六街瓦塔闹秋灯。淡荡月三更。
中秋节,记得在金陵。
两岸水楼横夜笛,六街瓦塔闹秋灯。淡荡月三更。
此诗描绘了金陵中秋之夜的繁华景象与宁静之美。首句“中秋节,记得在金陵”点明地点与时间,将读者带入一个特定的历史情境中。接下来,“两岸水楼横夜笛,六街瓦塔闹秋灯”两句,生动地展现了金陵中秋之夜的热闹与繁华。水边的楼阁上,夜笛悠扬,似乎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而街道两旁,瓦塔高耸,秋灯闪烁,营造出一种既热烈又神秘的氛围。这两句通过视觉和听觉的双重描绘,勾勒出一幅充满生活气息的画面。
“淡荡月三更”则转为对月色的细腻描写,三更时分的月亮,虽然可能不如初升或满月时那样明亮,但却显得格外柔和与宁静,给整个场景增添了一抹淡淡的忧郁与诗意。这种由喧嚣到静谧的转变,不仅丰富了诗歌的情感层次,也暗示了诗人内心深处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与感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比与细节描绘,成功捕捉了中秋之夜金陵的独特韵味,既有节日的热闹与欢腾,也不乏个人情感的细腻流露,展现出诗人对传统节日文化深刻的理解与独到的审美视角。
一诗将两年,不出非空然。
为子有佳行,重为进德篇。
孔孟有常处,四通八达路。
其道甚坦夷,行之莫能御。
夜思而昼行,求至慎勿遽。
存诚防他歧,积微从寸步。
积之能不已,其率可驰骛。
仁义固其常,忠信乃先具。
正直常与游,前却慎勿顾。
所谓气马者,尤宜审其御。
孟子言最详,扬雄亦深悟。
勉之复勉之,子无忽吾语。
凡我今之人,皆欲达其所。
而况乡闾中,待君为处女。
兵有三难,一曰难知。二曰难处,三曰难言。
眇忽精微。伟哉胡公,讲辨必精。
以兵为难,是为知兵。是为力学,是为老成。
惜乎老矣,未见设施。其谁知公,胸中之奇。
弗施于兵,施于有政。所在所居,斯民之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