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柳何青青,春风拂长路。
朝送行人归,暮送行人去。
行人南北无已时,折尽可怜无一枝。
杨柳何青青,春风拂长路。
朝送行人归,暮送行人去。
行人南北无已时,折尽可怜无一枝。
这首《折杨柳曲》是明代诗人贝琼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杨柳在春风中的生机与行人的离别之情。
首句“杨柳何青青”,以“何”字开篇,强调了杨柳的翠绿之色,仿佛春天的使者,给大地带来了生机。接着“春风拂长路”,春风轻柔地吹过长长的路途,不仅渲染了季节的氛围,也暗示了行人的旅途漫长而遥远。
“朝送行人归,暮送行人去。”这两句通过“朝”与“暮”的时间对比,展现了行人在不同时间段的来去,以及送行者对行人的不舍与牵挂。这种反复出现的“送行人”场景,既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也蕴含了深厚的人情味。
“行人南北无已时,折尽可怜无一枝。”最后两句,诗人将目光转向了行人的命运,指出他们南北奔波,永无止息,即使在如此美好的春日里,也无法折下一枝杨柳作为纪念或寄托。这不仅是对行人的生活状态的感慨,也是对生命短暂、世事无常的深刻反思。
整首诗通过对杨柳和行人的描写,巧妙地融合了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感,表达了对离别与相聚的思考,以及对生命意义的探索。贝琼以简洁而富有深意的语言,勾勒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让读者在欣赏美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情感深度。
百紫千红翠。唯有琼花特异。
便是当年,唐昌观中玉蕊。
尚记得、月里仙人来赏,明日喧传都市。
甚时又,分与扬州本,一朵冰姿难比。
曾向无双亭边,半酣独倚。似梦觉,晓出瑶台十里。
犹忆飞琼标致。
中山老帅岩廊姿,不用犹作诸侯师。
毛锥变化有风雨,馀事亦足疲群儿。
龙门争骛货趋肆,求货安知于此市。
百年用舍我何有,一语重轻人取是。
李君怀璞世又嗤,世人不宝公收之,乃知士固伸所知。
黄金铸作钟子期,不如晏子共一时。
时平关键一臂持,于何用此宾主为。
鞭长未可施马腹,要以高名詟殊俗。
应戴接䍦携葛彊,笑谈过市人隘坊。
勿忆平山如岘首,它日我名同不朽。
有年公昔但吟诗,无事君今姑饮酒。
只忧我似蠹书鱼,无复骧首鸣盐车。
一麾傥许从方伯,要著韎韦亲丈席。
登临相与看刘公,长啸犬羊空漠北。
眉山得张侯,心许出一手。
临川见蔡子,千载慰邂逅。
邓君起南国,磊磊看三秀。
譬如黄钟陈,我尚瓦釜吼。
欲知归期近,唤马牵出厩。
官壶持饷妇,倾写不渍口。
千章输明堂,勿问草泽有。
群公自凛凛,水镜照妍丑。
东园老槐春不发,举头只见中条雪。
江梅去国亦悽然,一萼聊堪映庭月。
未信河滩宜海棠,十株立致非所望。
为君大字书堂榜,报我奁中越焙香。
淮浦见之子,春风初策名。
颇讶谪仙人,有籍白玉京。
晚遇广文直,老交心愈倾。
同升芸香府,偶坐华发生。
斯人自龙性,意变难章程。
耆酒不疵吝,身如秋叶轻。
自言士处世,何必冰雪清。
交游满台省,毁誉半王城。
不肯效俯仰,畏高侮鳏茕。
常思老伊颍,紫蟹羞吴粳。
我辄抵掌和,音同磬随笙。
小人奉慈亲,皆尝小人羹。
寒衣妇补绽,学绩女娉婷。
日欲江海去,心期杨柳青。
众木构大厦,豫章倚孤撑。
如子足医国,可容移疾行。
丹书紫皇告,玉篆五岳形。
何必陶隐居,吞霞养纯精。
访道自素约,谐心期暮龄。
但恐牵俗缘,志大功不成。
息交屏妻子,此语不须惊。
《再次韵文潜病起》【宋·晁补之】淮浦见之子,春风初策名。颇讶谪仙人,有籍白玉京。晚遇广文直,老交心愈倾。同升芸香府,偶坐华发生。斯人自龙性,意变难章程。耆酒不疵吝,身如秋叶轻。自言士处世,何必冰雪清。交游满台省,毁誉半王城。不肯效俯仰,畏高侮鳏茕。常思老伊颍,紫蟹羞吴粳。我辄抵掌和,音同磬随笙。小人奉慈亲,皆尝小人羹。寒衣妇补绽,学绩女娉婷。日欲江海去,心期杨柳青。众木构大厦,豫章倚孤撑。如子足医国,可容移疾行。丹书紫皇告,玉篆五岳形。何必陶隐居,吞霞养纯精。访道自素约,谐心期暮龄。但恐牵俗缘,志大功不成。息交屏妻子,此语不须惊。
https://shici.929r.com/shici/BrfbGg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