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路青山拥翠螺,每闻樵唱隔烟萝。
暗惊鹤梦穿云杪,细答松声出涧阿。
几度半酣扶杖听,有时一曲傍林过。
晚来弛担长松下,复和岩前扣角歌。
夹路青山拥翠螺,每闻樵唱隔烟萝。
暗惊鹤梦穿云杪,细答松声出涧阿。
几度半酣扶杖听,有时一曲傍林过。
晚来弛担长松下,复和岩前扣角歌。
这首明代诗人史谨的《金陵八景(其五)天印樵歌》描绘了一幅山间樵夫唱和的生动画面。首句“夹路青山拥翠螺”,以青山环绕、如螺髻般秀美的景色为背景,展现出天印山的自然之美。接着,“每闻樵唱隔烟萝”描绘了樵夫歌声在山间缭绕,透过淡淡的雾气传来,增添了神秘与宁静的氛围。
“暗惊鹤梦穿云杪,细答松声出涧阿”两句,通过想象白鹤在云端翱翔,松涛声在山涧低回,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的动态感,展现了山中生灵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情境。诗人通过“几度半酣扶杖听”表达了自己沉浸在这美妙情境中的陶醉,以及对樵夫歌声的欣赏。
“有时一曲傍林过”写出了樵歌随风飘过树林的场景,使得整个画面更具动态和流动性。最后,“晚来弛担长松下,复和岩前扣角歌”描绘了樵夫在傍晚卸下担子,在松树下悠然歌唱,与山间的自然之声相互应和,形成一幅田园牧歌式的宁静画卷。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细腻地描绘了金陵天印山的美景和樵夫的生活,富有诗意和画面感,体现了明代文人对山水田园生活的向往和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