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寄西京通判宋次道学士》
《寄西京通判宋次道学士》全文
宋 / 梅尧臣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当时交友都无几,欲问欢娱亦异今。

花接上林新木变,水分清洛旧池深。

嵯峨嵩色云常在,窈窕宫墙草又侵。

脩竹千竿白家寺,昔年题处可能寻。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西jīngtōngpànsòngdàoxuéshì
sòng / méiyáochén

dāngshíjiāoyǒudōuwènhuānjīn

huājiēshànglínxīnbiànshuǐfēnqīngluòjiùchíshēn

cuóésōngyúnchángzàiyǎotiǎogōngqiángcǎoyòuqīn

xiūzhúqiān竿gānbáijiāniánchùnéngxún

翻译
那时的朋友已经不多了,想要寻找欢乐也与现在不同。
花儿盛开,连接着皇宫园林的新枝,清澈的洛水边,古老的池塘显得更深沉。
高峻的嵩山景色依旧,云雾缭绕,宫墙内幽深寂静,杂草丛生。
白家寺周围有上千根修长的竹子,当年我题诗的地方还能找得到吗?
注释
当时:过去。
交友:结交朋友。
无几:很少。
欢娱:欢乐。
异今:不同于现在。
花接:花儿连接。
上林:皇宫园林。
新木变:新枝繁茂。
水分:洛水分流。
清洛:清澈的洛水。
旧池深:古老的池塘深邃。
嵯峨:高峻。
嵩色:嵩山的景色。
云常在:云雾常在。
窈窕:幽深。
宫墙:宫墙。
草又侵:杂草侵入。
脩竹:修长的竹子。
白家寺:地名,可能指某座寺庙。
题处:题写诗句的地方。
可能寻:还能找到。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所作的《寄西京通判宋次道学士》。诗中,诗人通过对昔日友情和京城景色的回忆,表达了对友人的怀念以及对时光变迁的感慨。

首句“当时交友都无几”,写出了诗人感叹岁月流转,旧日的朋友如今所剩无多,流露出淡淡的孤独与沧桑感。接下来,“欲问欢娱亦异今”进一步强调了往昔与今日的欢乐时光已大不相同,暗示了人事的变迁。

“花接上林新木变,水分清洛旧池深”描绘了京城长安的景色变化,上林苑的花木更新,清洛河的水依旧流淌,但池塘却显得更深沉,寓言着世事的更迭和岁月的痕迹。

“嵯峨嵩色云常在,窈窕宫墙草又侵”借嵩山的峻峭和宫墙被野草侵袭,象征着皇权的永恒与人事的无常,展现出历史的无情。

最后,“脩竹千竿白家寺,昔年题处可能寻”以白家寺的修竹和自己当年留下的题迹,表达了对过去的追忆和对友人深深的思念,同时也暗示了寻找旧日欢乐的不易。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和对往事的追忆,展现了诗人对友人和过往生活的深深怀念,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作者介绍
梅尧臣

梅尧臣
朝代:宋   籍贯:宣州宣城(今属安徽)   生辰:1002~1060

梅尧臣(1002年5月31日—1060年5月27日),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汉族,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人。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给事中梅询从子。梅尧臣初以恩荫补桐城主簿,历镇安军节度判官。于皇祐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嘉祐五年(1060年),梅尧臣去世,年五十九。
猜你喜欢

和荅诗十首·其十和分水岭

高岭峻棱棱,细泉流亹亹。

势分合不得,东西随所委。

悠悠草蔓底,溅溅石罅里。

分流来几年,昼夜两如此。

朝宗远不及,去海三千里。

浸润小无功,山苗长旱死。

萦纡用无所,奔迫流不已。

唯作呜咽声,夜入行人耳。

有源殊不竭,无坎终难止。

同出而异流,君看何所似。

有似骨肉亲,派别从兹始。

又似势利交,波澜相背起。

所以赠君诗,将君何所比。

不比山上泉,比君井中水。

(0)

马坠强出赠同座

足伤遭马坠,腰重倩人抬。

秪合窗间卧,何由花下来。

坐依桃叶枝,行呷地黄杯。

强出非他意,东风落尽梅。

(0)

重赠李大夫

早接清班登玉陛,同承别诏直金銮。

凤巢阁上容身稳,鹤锁笼中展翅难。

流落多年应是命,量移远郡未成官。

惭君独不欺憔悴,犹作银台旧眼看。

(0)

强起迎春戏寄思黯

杖策人扶废病身,晴和强起一迎春。

他时蹇跛纵行得,笑杀平原楼上人。

(0)

重戏荅

小水低亭自可亲,大池高馆不关身。

林园莫妒裴家好,憎故怜新岂是人。

(0)

看常州柘枝赠贾使君

莫惜新衣舞柘枝,也从尘污汗沾垂。

料君即却归朝去,不见银泥衫故时。

(0)
诗词分类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诗人
饶节 刘一止 艾性夫 郑元祐 李时行 沈守正 庞蕴 袁桷 邱云霄 梁清标 张侃 林占梅 曹尔堪 周瑛 伍瑞隆 张以宁 汪莘 丁复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