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交友都无几,欲问欢娱亦异今。
花接上林新木变,水分清洛旧池深。
嵯峨嵩色云常在,窈窕宫墙草又侵。
脩竹千竿白家寺,昔年题处可能寻。
当时交友都无几,欲问欢娱亦异今。
花接上林新木变,水分清洛旧池深。
嵯峨嵩色云常在,窈窕宫墙草又侵。
脩竹千竿白家寺,昔年题处可能寻。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所作的《寄西京通判宋次道学士》。诗中,诗人通过对昔日友情和京城景色的回忆,表达了对友人的怀念以及对时光变迁的感慨。
首句“当时交友都无几”,写出了诗人感叹岁月流转,旧日的朋友如今所剩无多,流露出淡淡的孤独与沧桑感。接下来,“欲问欢娱亦异今”进一步强调了往昔与今日的欢乐时光已大不相同,暗示了人事的变迁。
“花接上林新木变,水分清洛旧池深”描绘了京城长安的景色变化,上林苑的花木更新,清洛河的水依旧流淌,但池塘却显得更深沉,寓言着世事的更迭和岁月的痕迹。
“嵯峨嵩色云常在,窈窕宫墙草又侵”借嵩山的峻峭和宫墙被野草侵袭,象征着皇权的永恒与人事的无常,展现出历史的无情。
最后,“脩竹千竿白家寺,昔年题处可能寻”以白家寺的修竹和自己当年留下的题迹,表达了对过去的追忆和对友人深深的思念,同时也暗示了寻找旧日欢乐的不易。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和对往事的追忆,展现了诗人对友人和过往生活的深深怀念,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高岭峻棱棱,细泉流亹亹。
势分合不得,东西随所委。
悠悠草蔓底,溅溅石罅里。
分流来几年,昼夜两如此。
朝宗远不及,去海三千里。
浸润小无功,山苗长旱死。
萦纡用无所,奔迫流不已。
唯作呜咽声,夜入行人耳。
有源殊不竭,无坎终难止。
同出而异流,君看何所似。
有似骨肉亲,派别从兹始。
又似势利交,波澜相背起。
所以赠君诗,将君何所比。
不比山上泉,比君井中水。
早接清班登玉陛,同承别诏直金銮。
凤巢阁上容身稳,鹤锁笼中展翅难。
流落多年应是命,量移远郡未成官。
惭君独不欺憔悴,犹作银台旧眼看。
杖策人扶废病身,晴和强起一迎春。
他时蹇跛纵行得,笑杀平原楼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