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去骤,春去人间知否?
叠叠凉云如水皱,闲阶风满袖。
斜照荒江残岫,早是够人消受。
底事干卿凝伫久,新蝉嘶过柳。
春去骤,春去人间知否?
叠叠凉云如水皱,闲阶风满袖。
斜照荒江残岫,早是够人消受。
底事干卿凝伫久,新蝉嘶过柳。
这首《谒金门》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日的离去与初夏的来临,充满了对自然景象的敏感捕捉和情感的深刻表达。
开篇“春去骤,春去人间知否?”以疑问句式,直接点出春天的匆匆离去,仿佛春天的消失并非所有人都能察觉,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哀愁与无奈。接着,“叠叠凉云如水皱,闲阶风满袖”两句,通过比喻和细节描写,将凉云比作水面上的皱纹,生动地展现了云层的层次感和动态美;同时,风吹过空旷的台阶,拂过诗人的衣袖,营造了一种静谧而略带凉意的氛围,暗示着季节的更替。
“斜照荒江残岫,早是够人消受”进一步描绘了夕阳西下,光线洒在荒凉的江面和远处的山峦上,给人一种既宁静又略带寂寥的感觉。这里的“消受”,既有欣赏之意,也暗含着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最后,“底事干卿凝伫久,新蝉嘶过柳”则以一个问句收尾,似乎在询问为何诗人久久驻足,不离去。随着新蝉的鸣叫,时间悄然流逝,这一问不仅深化了诗人对时间、季节变化的思考,也留给读者丰富的想象空间,让人回味无穷。
整体而言,《谒金门》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敏锐观察力和对生命流转的深刻感悟,是一首富有意境和情感深度的佳作。
摇摇花,花魂未还家。花摇摇,花魂未曾消。
昔为脂粉颜,娟娟比花好。
今为草上花,依依向谁道。
项王气力无与比,四面胡为楚歌起。
骓之不逝将奈何,宁惜花颜帐中死。
花颜当日老深宫,香玉消沈烟雾空。
不如化为寒食花,一年一度开春风。
汉王宫阙亦何在,回首山河几番改。
行人欲去还问花,百媚春容更谁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