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淮水涨岸添痕,望畏长堤古庙存。
一饭偶然怜饿者,千金何必重王孙。
母能忘报真高谊,汉不酬功实寡恩。
我亦江湖垂钓客,经过聊为荐芳荪。
清淮水涨岸添痕,望畏长堤古庙存。
一饭偶然怜饿者,千金何必重王孙。
母能忘报真高谊,汉不酬功实寡恩。
我亦江湖垂钓客,经过聊为荐芳荪。
这首诗通过描绘过漂母祠时的所见所感,展现了诗人对历史人物及事件的深刻思考与感慨。首句“清淮水涨岸添痕”以自然景象开篇,暗示时间的流逝和环境的变化。接着,“望畏长堤古庙存”则引出祠堂的存在,古庙见证了历史的沧桑。
“一饭偶然怜饿者,千金何必重王孙。”这两句对比强烈,表达了诗人对漂母(古代救助落难之人)的敬仰之情,认为帮助他人不应计较回报或地位,而王孙(贵族子弟)的慷慨解囊,却可能出于某种目的或期望得到回报,这种行为显得过于功利。通过这一对比,诗人强调了无私助人的高尚品质。
“母能忘报真高谊,汉不酬功实寡恩。”进一步将话题聚焦到漂母身上,赞扬她忘却恩情的高尚情操,而对汉王未能充分回报其救命之恩表示遗憾,体现了对道德价值的重视。
最后,“我亦江湖垂钓客,经过聊为荐芳荪。”诗人自比为江湖中的垂钓者,表达了自己虽身处世外,但对世间之事仍有所关注,并愿意像漂母一样,以自己的方式行善,传递正能量。通过“荐芳荪”这一动作,不仅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也寓意着对美德的推崇与传承。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漂母祠的访问,抒发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的敬仰、对道德价值的思考以及对自己行为准则的反思,展现了深厚的人文关怀和道德追求。
种菊君须莫惜它,摘教秃秃不留些。
此花贱相君知么,从此千千万万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