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挽吴编脩母》
《挽吴编脩母》全文
明 / 商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堂北凄风捲素帷,萱花一夕竟凋衰。

词林有子登清秩,机杼无人理断丝。

镜掩香尘鸾影寂,窗含明月鹤声悲。

平生见说多贤行,铭勒何惭太史碑。

(0)
鉴赏

这首挽诗以哀婉之笔,描绘了失去母亲的悲痛与怀念之情。首联“堂北凄风捲素帷,萱花一夕竟凋衰”以凄冷的北风卷起白帐,象征着母亲的离世,萱花一夜之间凋零,暗喻母亲生命的终结,营造出一种肃穆而哀伤的氛围。

颔联“词林有子登清秩,机杼无人理断丝”转而写到母亲生前对子女的期望与教育。儿子在文坛上成就斐然,位列高位,但母亲却已无法再为他织补衣物,隐喻母亲虽已离去,但其教诲与期望仍深植于子心中,表达了对母亲无私奉献和深沉爱意的感激与怀念。

颈联“镜掩香尘鸾影寂,窗含明月鹤声悲”进一步渲染了母亲去世后的寂静与哀愁。镜子被尘封,鸾鸟的影子消失,象征母亲的离开;明月映照下的窗户传来鹤的悲鸣,更添了几分凄凉与哀思。这一联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将人的情感融入其中,使得哀悼之情更加深沉。

尾联“平生见说多贤行,铭勒何惭太史碑”是对母亲一生品德的赞颂。即使母亲已逝,她的贤德依然被人传颂,如同太史碑上的铭文,永垂不朽。这一句既是对母亲高尚人格的肯定,也是对其离世后仍能留下美好记忆的欣慰。

整体而言,这首挽诗通过对母亲离世前后场景的细腻描绘,以及对母亲品德的赞美,表达了深切的怀念与敬仰之情,展现了中国传统丧葬文化中对逝者品德的重视与追忆。

作者介绍
商辂

商辂
朝代:明

商辂(lù,1414年3月16日—1486年8月17日),字弘载,号素庵,浙江淳安人。明朝名臣、内阁首辅。商辂自幼天资聪慧,才思过人。郕王朱祁钰监国时入内阁,参预机务。夺门之变后被削籍除名。成化三年(1467年)再度入阁,官至少保、吏部尚书兼谨身殿大学士等职。为人刚正不阿、宽厚有容,临事果决,时人称“我朝贤佐,商公第一”。成化二十二年(1486年),商辂去世,年七十三。获赠太傅,谥号“文毅”。著有《商文毅疏稿略》、《商文毅公集》、《蔗山笔尘》,纂有《宋元通鉴纲目》等。
猜你喜欢

岁暮杂感荆州·其四

不必论奇节,虚名亦弁髦。

风流三语掾,贵势五陵豪。

抗疏还谁在,求衣祗独劳。

子云终寂寂,未拟广《离骚》。

(0)

族祖按察公署中泠然亭小饮·其二

肥遁怀徐孺,卑栖忆子真。

可知同醉客,半是倦游人。

乍拂帘旌燕,将归江渚身。

持尊向长者,辛苦涉通津。

(0)

同其年看池荷

几折沿堤路,相携坐此中。

天连千顷碧,花涨一池红。

欲去已将没,看来意不穷。

江南有愁客,对此忆吴宫。

(0)

过崇效寺访雪坞上人

墟里绽寒烟,平林扶秋霁。

眷兹了心人,苦吟为活计。

夙披霞上篇,未觏心先契。

漱茗粲周旋,剧谈忘久憩。

泛览《大藏》书,深研百千偈。

性海慕《华严》,从师探密谛。

藤叶飏轻幡,黄花补金砌。

屋角枣垂红,素令偏新丽。

静对茁清思,启轩延远睇。

复恐俗物来,预戒禅关闭。

(0)

登大梁城楼

秋草平堤旧战场,城隅满目尽垂杨。

雁声带影经嵩少,山色连云认太行。

乐府新词声寂寞,西亭残卷事悲凉。

《梦华录》续肠堪断,依旧金梁月似霜。

(0)

西山杂咏·其二

山行入芳林,破寺孤猿坐。

阴风殿角吹,门倾拾古锁。

金像剥须眉,画檐蛛网大。

坏灶穴飞鼯,废井落残果。

房暗青燐生,墙缺翠萝补。

断碑卧草间,字画苍苔裹。

猎人带禽归,入拨冷炉火。

沈吟感盛衰,冉冉日西堕。

(0)
诗词分类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诗人
江采萍 徐惠 李朝威 李延寿 房玄龄 吴理堂 邹弢 孙梁 洪昇 郭麐 冯云山 高鹗 乐钧 徐锡麟 沈复 林嗣环 王穉登 刘元卿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