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船鸟惊兽骇奔,追夫雷动云作屯。
前日生辰使者去,贺正又出丹阳门。
欲上未上军人马,似响不响县官喏。
穷冬闸闭水不行,深夜火明山欲赭。
尚书太尉传语来,夫船未足官须催。
敌使三节能几耳,客载万舸何为哉。
甘心事仇谁作俑,耻不自羞犹怂恿。
古来秦祸不须胡,蒙恬斥外斯高宠。
拖船鸟惊兽骇奔,追夫雷动云作屯。
前日生辰使者去,贺正又出丹阳门。
欲上未上军人马,似响不响县官喏。
穷冬闸闭水不行,深夜火明山欲赭。
尚书太尉传语来,夫船未足官须催。
敌使三节能几耳,客载万舸何为哉。
甘心事仇谁作俑,耻不自羞犹怂恿。
古来秦祸不须胡,蒙恬斥外斯高宠。
这首诗描绘了曹彦约在宋朝时期陪同使者护送客人离开京口时的情景。诗人以生动的笔触刻画了船只启程时的紧张气氛,拖船鸟受惊,野兽逃窜,雷声轰鸣,乌云密布,仿佛天地为之震动。前日还是寿辰,使者已经离去,紧接着又是贺正节,队伍浩荡出了丹阳门。
行进中的军队和官吏保持着谨慎而有序,马蹄声欲出未出,官吏的应答似有若无,暗夜中闸门紧闭,河水静止,唯有山火照亮了半边天。尚书太尉传来命令,催促船只加速,显示出官府对任务的重视。诗人借此表达了对敌国使者的警惕,质疑为何要携带众多船只,似乎暗示着潜在的军事行动。
诗人进一步批评那些甘心助纣为虐的人,他们不顾廉耻,怂恿着战争。他以历史为例,指出秦国的祸患并非源于胡人,而是内部的错误决策,如蒙恬被排斥在外,却仍受到高度推崇。整首诗寓言深刻,揭示了对时局的忧虑和对公正的呼唤。
缓步寻佳处,林深路欲迷。
偃松披数亩,立竹漱三溪。
瀹茗凭山槛,呼灯照石梯。
轻舆空翠湿,投暝喜幽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