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陔有兰,言采其英。谁无父母,可忘所生。
菽水承欢,怡色柔声。匪我之享,惟德其馨。
南陔有兰,言采其芳。我瞻我依,父母在堂。
槃匜滫瀡,非敬奚将。淑慎尔正,则笃其庆。
翩翩者乌,反哺于慈。人不如鸟,具体何为。
椎牛罔及,鸡豚逮时。孝思不匮,歌以永之。
南陔有兰,言采其英。谁无父母,可忘所生。
菽水承欢,怡色柔声。匪我之享,惟德其馨。
南陔有兰,言采其芳。我瞻我依,父母在堂。
槃匜滫瀡,非敬奚将。淑慎尔正,则笃其庆。
翩翩者乌,反哺于慈。人不如鸟,具体何为。
椎牛罔及,鸡豚逮时。孝思不匮,歌以永之。
这首诗《拟束皙补亡诗(其一)南陔》由清代诗人吴敦仁创作,是一首颂扬孝道的佳作。诗中通过描绘兰花的美丽与芬芳,象征着孝顺的美好品质,以此引出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感激之情。
诗的前半部分,诗人以“南陔有兰,言采其英”开篇,借兰花的高洁与芳香,比喻孝顺子女对父母的尊敬与关爱。接着,“谁无父母,可忘所生”,强调了每个人都应铭记父母的养育之恩,不能忘记自己的根源。“菽水承欢,怡色柔声”,描述了孝子侍奉父母的情景,通过简单的日常小事,如给父母端上一碗饭、一杯茶,以及和颜悦色、温柔的话语,来表达对父母的孝心。
后半部分,诗人进一步深化主题,通过“翩翩者乌,反哺于慈”这一典故,将孝道与自然界的动物行为相联系,强调孝顺不仅是人类特有的美德,也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现象。诗人提出疑问:“人不如鸟,具体何为?”意在启发人们思考,作为拥有更复杂情感和智慧的人类,为何在孝顺父母方面反而不如一些动物?这引发了读者对于孝道本质的深入思考。
最后,“椎牛罔及,鸡豚逮时。孝思不匮,歌以永之”,表达了诗人对孝顺行为的肯定与赞美,认为孝顺之心不应有时间限制,而应贯穿始终。通过歌唱的方式,将这种美好的品德传承下去,使之成为社会的共同价值。
整首诗语言流畅,寓意深刻,不仅展现了诗人对孝道的深刻理解,也体现了对家庭伦理和社会道德的重视,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教育意义。
举觞自起劝西风,吹尽千林木叶红。
遮断前山浑不见,恐妨极目送飞鸿。
糟丘酒无时,释面云涛翻。
前身阮步兵,搜句急追奔。
诗清酒更冽,自扣玻璃盆。
缅怀君家翁,满怀蟠虞轩。
职当调九鼎,小却护北门。
胸中补衮线,岂但民瘼痊。
胡为坐海山,揖客通寒温。
边庭失细大,益我愁思繁。
今君富文采,色正语不喧。念我死尘?,妙语为返魂。
班班古罍洗,一笑三家村。
花溪老子昔喜花,红云紫霞香满家。
竹溪逸士昔爱竹,翠霭苍烟阴绕屋。
羌兹伟人临溪楼,唐相之裔来溪头。
奄有花竹著楼所,日与溪山作宾主。
手抉银汉地上流,仰送飞鸿俯盟鸥。
沧浪濯缨尘化雪,清泉烹茶团碎月。
曾似元龙意气豪,湖海偃卧百尺高。
又似仲宣销忧赋,客居江左非吾土。
不如祝翁画栏前,梯身此楼近青天。
湔心此溪赴沧海,楼名溪声可千载。
丰姿明玉树,清论泻秋泉。
雾豹文何泽,风鸾意自仙。
超然由静悟,妙处可言传。
倘遂卜邻愿,游从不计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