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三径雨馀开,漫倚琅玕结伴来。
如向渭川成别业,那逢燕市不衔杯。
黄庭经为笼鹅写,綵笔吟看过雁裁。
只恐疮痍仍满目,人人都望长桑回。
杏林三径雨馀开,漫倚琅玕结伴来。
如向渭川成别业,那逢燕市不衔杯。
黄庭经为笼鹅写,綵笔吟看过雁裁。
只恐疮痍仍满目,人人都望长桑回。
这首诗描绘了秋日里与友人在竹馆聚会的情景,充满了文人雅士的风范和对自然美景的欣赏。首联“杏林三径雨馀开,漫倚琅玕结伴来”以杏花盛开的景象开场,暗示着聚会的季节和地点,同时“琅玕”一词借指竹子,引出下文的竹馆聚会。颔联“如向渭川成别业,那逢燕市不衔杯”运用典故,表达了对远离尘嚣、隐居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聚会时的欢愉之情。颈联“黄庭经为笼鹅写,綵笔吟看过雁裁”则通过书写黄庭经、吟诗作画等文人雅事,展现了聚会中艺术创作的氛围。尾联“只恐疮痍仍满目,人人都望长桑回”则在赞美聚会之乐的同时,也暗含了对社会现实的关注,表达了希望社会能够恢复和谐的愿望。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有对文人生活情趣的描绘,更蕴含了对社会问题的思考,体现了明代文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审美追求。
枯杨不再芳,残花不再扬。
下士忽愁苦,斯人已沦亡。
沦亡岁月迁,昨梦在我傍。
觉来不见君,神思空旁皇。
旁皇何所之,愿言携酒浆。
寻君墓前道,空山石苍苍。
苍山万古色,人命有短长。
乡井嗟决绝,魂当随鸟翔。
青云为君衣,白云为君裳,君已契冲穆,岂复含悲伤。
斜日下寒天,存者长相望。
岩势束奔江,破空一千尺。
南来非太华,何有巨灵擘。
颇闻石室内,鍊颜富琼液。
千春羽客蜕,一旦金仙宅。慈云冻不飞,凝作苍玉■。
时看驯鸽舞,远若江鸥白。
洞口题名多,古人皆陈迹。
即事聊成咏,微名何足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