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以望远,穷发此天池。
滉漾迷三岛,鸿蒙辨四维。浮波极地际,荡景?云涯。
日月悬孤屿,江河灌漏卮。
直将天作畔,聊取汉为湄。
恨鸟衔枝没,抟鹏蹋翅垂。
乘桴伤孔志,摛赋慕班词。
众水朝宗去,何时一似之。
登高以望远,穷发此天池。
滉漾迷三岛,鸿蒙辨四维。浮波极地际,荡景?云涯。
日月悬孤屿,江河灌漏卮。
直将天作畔,聊取汉为湄。
恨鸟衔枝没,抟鹏蹋翅垂。
乘桴伤孔志,摛赋慕班词。
众水朝宗去,何时一似之。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站在高处眺望大海的壮丽景象,展现了对自然界的深刻感悟和对历史文化的追思。首句“登高以望远,穷发此天池”开篇即点明了诗人登高远眺的情境,将大海比喻为天池,既突出了大海的广阔无垠,也暗示了诗人追求精神境界的高远。
接着,“滉漾迷三岛,鸿蒙辨四维”两句进一步描绘了大海的浩渺与神秘,仿佛能让人迷失在三岛之中,而又能辨识出宇宙的四方。这种对比手法,既展示了大海的辽阔,又体现了诗人对宇宙奥秘的探索与思考。
“浮波极地际,荡景?云涯”则通过动态的描绘,展现了大海与天空的交融,波浪似乎一直延伸到地平线,与云彩相接,营造了一种梦幻般的视觉效果。
“日月悬孤屿,江河灌漏卮”两句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日月比作悬挂在孤岛上,江河则像是灌满了漏卮,形象生动地描绘了自然界的壮丽景象,同时也蕴含了时间流逝的哲理。
“直将天作畔,聊取汉为湄”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敬畏之情,同时也流露出一种超脱世俗、向往更高精神境界的态度。
“恨鸟衔枝没,抟鹏蹋翅垂”这两句通过鸟与鹏的象征,表达了对自由与理想的追求,同时也暗含了对现实束缚的无奈与感慨。
“乘桴伤孔志,摛赋慕班词”则是对古代圣贤孔子与班固的追思,表达了诗人对先贤智慧的敬仰以及对自己创作的期许。
最后,“众水朝宗去,何时一似之”以众水朝宗的形象,寓意着人们对理想与目标的不懈追求,同时也提出了一个深邃的哲学问题:何时才能达到这样的境界?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大海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历史、文化和人生的深刻感悟,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湖光如练山如拳,青天倒削波心莲。
何年飞下小蓬岛,驱山不用秦王鞭。
山前山后桃花路,不上湖船那能渡。
满船载得踏春人,荇带荷钱春欲暮。
茅庵谁结山之阿,青竹江篱古薜萝。
径穿曲磴飞红雨,门对平湖卷白波。
白波卷不开,红雨飞不定。
湖风忽起乱鸦啼,白云流水泻成镜。
座中韩生忽大叫,对花无酒花亦笑。
阿菱十二能操舟,隔湖买得射洪到。
射洪春酒醉百壶,壁上新诗值一扫。
慈山山人知不知,人生行乐须及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