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晚泊遇雪·其一》
《晚泊遇雪·其一》全文
宋 / 杨时   形式: 五言律诗

向晚惊风急,飘零雪满坰。

气升云羃羃,天远月冥冥。

寒色终无赖,丰年漫寄声。

餔糟吾不惯,彊醉复还醒。

(0)
翻译
傍晚时分风声急促,飘落的雪花布满田野。
冷气升腾,乌云密布,天空辽阔,月光昏暗。
寒冷的气息无法抵挡,丰收之年也只能寄托于心声。
我不习惯吃酒糟,勉强醉了又醒来。
注释
向晚:傍晚。
惊风:急促的风。
飘零:飘落。
坰:田野。
气升:冷气上升。
云羃羃:乌云密布。
天远:天空辽阔。
月冥冥:月光昏暗。
寒色:寒冷的气息。
无赖:无法抵挡。
丰年:丰收之年。
漫:只能。
餔糟:吃酒糟。
惯:习惯。
彊醉:勉强醉。
还醒:醒来。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突如其来的夜晚雪景,通过对比和反差的手法,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独特情感体验。

“向晚惊风急,飘零雪满坰。”这一句设置了整首诗的情境,天色向晚,风起云涌,一场突如其来的风雪使得行者惊讶。这里的“惊”字,不仅形容外界景象,也预示着诗人内心的动摇。

“气升云羃羃,天远月冥冥。”这两句则描绘了夜晚的天空,云层在风中翻腾,月亮则遥不可及,给人一种超脱世俗的感觉。这里的“羃羃”和“冥冥”,都是形容词,用以强调夜色之深邃。

“寒色终无赖,丰年漫寄声。”这两句诗人的情感开始流露。面对自然界的严酷,“寒色”可能是指雪后的萧瑟景象,也可能暗喻人生的冷酷无情。而“丰年”,则是一个相对于当前环境的美好愿望。这里的“漫寄声”,或许是在表达诗人希望美好的心声能传递出去。

最后两句,“餔糟吾不惯,彊醉复还醒。”诗人似乎在用酒来消愁,但这种逃避方式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这里的“餔糟”是指残酒,表明是一场未尽的饮宴。而“彊醉复还醒”,则透露出即便沉浸于酒精带来的短暂忘我,也终究无法逃离现实的苦楚。

整首诗通过对夜晚雪景的描绘,以及诗人内心世界的流露,表现了诗人面对自然、社会和个人命运时的复杂情感。

作者介绍

杨时
朝代:宋

(1053—1135)南剑州将乐人,字中立,号龟山。神宗熙宁九年进士。调官不赴。先后师事程颢、程颐,杜门不仕十年。历知浏阳、余杭、萧山,改荆州教授。金人攻汴京,坚论严为守备,除右谏议大夫;又反对割三镇以乞和,兼国子监祭酒。指斥蔡京蠹国害民,力辟王安石之学。高宗立,除工部侍郎。以龙图阁直学士致仕,专事著述讲学。卒谥文靖。与游酢、吕大临、谢良佐号为程门四先生,又与罗从彦、李侗等同列南剑三先生。其学术后被奉为程氏正宗。有《二程粹言》、《龟山先生语录》、《龟山集》。
猜你喜欢

旧游

卫河依旧水悠悠,人事兴衰一转头。

故邸残花前度梦,高坟宿草几回秋。

五君久避山王贵,二水遥怜汴泗流。

铁佛祠旁三太息,老僧犹自话徐州。

(0)

醉翁亭古梅席上口占·其一

昨宵枕上听风雨,秪恐纷披花欲残。

晓起寻芳来涧外,依然玉树两相欢。

(0)

嘉靖巳亥南巡歌用韵·其二

黄泥千里筑新坡,忽入大堤闻楚歌。

声落湘江春水绿,归心日夜忆天河。

(0)

寿图·其四

古树亭亭晚色阴,閒情相对岁寒心。

万年枝干成千尺,夜半青龙作雨吟。

(0)

病中奉酬老东垂问·其一

熇暑何相逼,寒生染患多。

寻方还枕褥,吃药间□哦。

榻为医人下,车烦长者过。

起来文馆外,已没旧时莎。

(0)

赠刘元白作邑金溪兼省觐

南省平衡藻,奎文映玉楼。

眼青看自惬,心赤利应愁。

折柳怜春色,传花向水头。

夕阳山外度,□隔木兰舟。

(0)
诗词分类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诗人
罗适 钟惺 王羲之 张俞 魏徵 王安礼 赵祯 欧阳炯 于鹄 颜延之 林纾 郭子仪 裴迪 刘大夏 洪迈 康与之 潘耒 郑梦周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