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钓起茅亭,柴扉复竹楹。
波清见丝影,坐久识鱼情。
白鸟依窗宿,青蒲傍砌生。
欲同渔父舍,须自减逢迎。
由钓起茅亭,柴扉复竹楹。
波清见丝影,坐久识鱼情。
白鸟依窗宿,青蒲傍砌生。
欲同渔父舍,须自减逢迎。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的自然景象,诗人在一座由竹木搭建的茅亭里垂钓捕鱼。"波清见丝影"表明水质清澈,甚至可以看到浮在水面上的钓线投下的微小倒影。这不仅展示了水的清净,也反映出诗人对自然环境的细腻观察。
"坐久识鱼情"则透露出诗人长时间地坐在那里捕鱼,不仅是体验捕鱼的乐趣,更是感悟到了鱼儿的情感和生活状态。这不仅展现了诗人的耐心,还反映出他对自然界生命的尊重与理解。
接下来的"白鸟依窗宿,青蒲傍砌生"进一步描绘了这宁静环境中的生态平衡。白鸟选择在窗边栖息,而青蒲则在砌石旁边生长,这些细节都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界中和谐共生的观察。
最后两句"欲同渔父舍,须自减逢迎"表达了诗人的一个愿望,即希望能够像渔夫一样拥有简单的生活,但同时也意识到要达到这种境界,自己需要减少一些不必要的社交往来和繁复的礼节。这是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心灵宁静的愿景。
绿杨红杏满城春,一骑悠悠万井尘。
岐路未关今日事,风光欲醉长年人。
闲过绮陌寻高寺,强对朱门谒近臣。
多病晚来还有策,雒阳山色旧相亲。
晓禁苍苍换直还,暂低鸾翼向人间。
亦知受业公门事,数仞丘墙不见山。
天有惜花意,恐花开染尘。
先教微雪下,始放满城春。
且醉登楼客,重期出郭人。
因酬郢中律,霜鬓数茎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