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御园牡丹·其一》
《御园牡丹·其一》全文
明 / 林熙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长安春色百花庄,却羡花王喜向阳。

根自上林呈国色,味攒佳气见天香。

金茎露湛胭脂湿,玉树烟浮琥珀光。

莫道群芳君独擅,多君况复侍君王。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御园中牡丹的华美与尊贵,诗人以牡丹为题,不仅赞美了牡丹的美丽与香气,更将其与皇家的荣光相联系,赋予了牡丹一种特殊的象征意义。

首句“长安春色百花庄,却羡花王喜向阳”开篇即点出牡丹在百花之中犹如王者,特别喜爱阳光的特质,暗示了牡丹在春天盛开时的辉煌景象和它在花卉中的独特地位。

接着,“根自上林呈国色,味攒佳气见天香”两句进一步描述了牡丹的生长环境和内在品质。上林,古代皇家园林,这里用来形容牡丹生长的环境极为优越,其花朵呈现出国色天香的美丽,不仅外表艳丽,还蕴含着高雅的气息。

“金茎露湛胭脂湿,玉树烟浮琥珀光”则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牡丹在露水滋润下的鲜艳色泽,仿佛沾染了胭脂的湿润,而其枝叶在烟雾缭绕中闪烁着琥珀般的光泽,形象地展现了牡丹在特定环境下的绝美姿态。

最后,“莫道群芳君独擅,多君况复侍君王”表达了对牡丹的赞誉之情,并暗示了牡丹不仅是自然界的瑰宝,更是皇家的宠儿,享受着至高无上的尊荣。整首诗通过对牡丹的细致描绘,不仅展现了其外在的美丽,也揭示了其内在的高贵气质,以及与皇家的紧密联系,体现了诗人对牡丹的深深敬仰和赞美。

作者介绍

林熙春
朝代:明

林熙春,字志和,号仰晋,生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海阳龙溪宝陇村(今潮安庵埠)人。出生后父母相继亡故,家境中落,全凭嫂嫂抚养成人。但据志书所载,林熙春于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中进士后,授四川巴陵县令,不久即“以内艰归”。所谓“内艰”,即母丧(按,俗称父丧为外艰,母丧为内艰,统称丁忧,丁艰)。据此,乃母似应逝于他登第授官之后。当然,这也不排除林熙春视嫂为娘的可能。据称,林熙春为报答嫂恩,登第后还特为其嫂在屋旁挖塘放养乌耳鳗,抵今池塘尚在。
猜你喜欢

云山图二首·其一

远山隐隐半欲没,近山巍巍高独出。

近山远山出没间,雾敛烟霏两明灭。

山南山北殷其雷,天雨欲来还不来。

馀辉倒映半岩赤,灵籁中含万壑哀。

萦回鸟道梯空去,忽有人家傍山住。

悬崖一道玉泉飞,小桥历历行人度。

愁心三叠江上山,世无燕许谁能赋。

(0)

谒考亭朱夫子祠

嘉树何莞莞,方塘亦溶溶。

溪山幽胜处,中有夫子宫。

慨自孔孟殁,秦坑焰复红。

吾道殆欲熄,斯人如盲聋。

天未丧斯文,乃启洛水翁。

茫茫寻坠绪,恳恳开群蒙。

夫子振其后,超然盖世雄。

六籍重研究,心与往圣通。

长风扫阴翳,皦日行晴空。

明王旷不作,天下孰予宗。

䲭枭噪威凤,蜿蜒嘲神龙。

携持二三子,讲道空山中。

昕夕弦与颂,衿佩何雍容。

至今建溪上,断断驺鲁风。

乘鹥溘遐逝,声光赫无穷。

嗟予生已晚,慕道恒忡忡。

少壮不自力,倏觉头欲童。

兹晨款门墙,再拜涕沾胸。

九原如可作,执鞭以相从。

(0)

怀朱渔父

九溪深处似严滩,渺渺风尘白眼看。

叶艇每随幽嶂出,茅房孤掩落花残。

芙蓉衣上云千片,杨柳溪头月一竿。

钓罢瓦瓶曾共醉,满身零露不知寒。

(0)

北门

北门风味早秋凉,蕈子新鲜栗子香。

白玉笋鞭翡翠豆,银丝萝卜象牙姜。

鲈羹鸡片人嫌贵,薄酒清茶我惯尝。

野饭花灯本无用,醉归犹得趁斜阳。

(0)

下弦月

半晕犹明夜,东林独出迟。

虽升人定后,得见日高时。

为直常宜损,持盈岂若亏。

清光能复尔,未许醉人知。

(0)

十四夜

月近中秋夜有辉,幽人恋月卧迟迟。

及时光景宁须满,明日阴晴未可期。

清影一帘金琐碎,喨声何处玉参差。

倚阑无限怀人意,都在庭前桂树枝。

(0)
诗词分类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诗人
李杰 程颢 袁崇焕 沈括 王同祖 费宏 萧统 朱瞻基 黄清老 李齐贤 王微 王贞白 徐灿 仓央嘉措 尤袤 黄任 瞿佑 陈廷敬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