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绝江心寺,烟波接渺茫。
浪花浮石磴,帆影落僧床。
金碧辉天界,歌钟起下方。
月明潮落后,倚槛听鸣榔。
孤绝江心寺,烟波接渺茫。
浪花浮石磴,帆影落僧床。
金碧辉天界,歌钟起下方。
月明潮落后,倚槛听鸣榔。
这首明代诗人董谷的《金山寺》描绘了一幅江中寺庙的独特景象。"孤绝江心寺",以孤寂和独立的形象刻画了寺庙坐落在江中心的偏远位置,与周围环境形成鲜明对比。"烟波接渺茫",则通过迷蒙的水汽和遥远的地平线,展现出寺庙四周广阔而神秘的自然景观。
"浪花浮石磴,帆影落僧床",细致入微地描绘了动态的江景,浪花轻拍着石阶,而远处的船帆倒映在僧人的床榻上,增添了宁静中的生动气息。"金碧辉天界",运用夸张手法赞美寺庙的辉煌色彩,仿佛与天空相接,显现出寺庙的庄严与神圣。
"歌钟起下方",随着歌声和钟声从下方传来,打破了寂静,增添了寺庙的活力与生机。最后,"月明潮落后,倚槛听鸣榔",以夜晚的明亮月光和退去的潮水为背景,诗人静坐栏杆旁,聆听打鱼人敲击木棒发出的鸣榔声,画面宁静而富有生活气息。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金山寺的地理位置、环境氛围以及日常活动,展现了寺庙的宁静与世俗的交融,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文的独特感悟。
东西华门血没腕,湘东一目倚柱观。
掘尾狗子何太狂,斗盐置腹免肉烂。
江南老公自贻患,晋阳小儿知合变。
亡猿贾祸及林木,朱异纳金萧傅谏。
闭桁反袍临贺王,可怜羊侃来酣战。
王谢门高良非偶,溧阳何意持红线。
净居索蜜雀鷇空,永福赍咨泪如霰。
三度舍身此日休,百万为鱼悲淮甸。
毒螫满怀将自毙,况复一门亲戚叛。
得失自我真何恨,盛衰过眼惊飞电。
台城蔓草积悲凉,野老荷锄耕废殿。
钟山惨淡昏云烟,湖水黏天叫秋雁。
忆昔空函定上流,何来跛贼覆金瓯。
天命暂归陈都督,终见王韶镇蒋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