漠漠春云簇绛纱,高楼凝望日初斜。
璁珑绣鞅香车路,知入垂杨第几家。
漠漠春云簇绛纱,高楼凝望日初斜。
璁珑绣鞅香车路,知入垂杨第几家。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日黄昏时分,女子独倚高楼远眺的场景。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春云簇拥着绛红色的纱帐,渲染出一种朦胧而温馨的氛围。高楼之上,女子凝眸远望,夕阳即将西下,光线逐渐柔和,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思念之情。
“漠漠春云簇绛纱”,开篇即以“漠漠”形容春云的密集与轻柔,“簇”字生动地表现了云朵聚集的形态,而“绛纱”则暗示了云彩的颜色,既温暖又略带神秘感。这样的景象为整首诗奠定了基调,预示着接下来将展开一段关于思念与等待的故事。
“高楼凝望日初斜”,进一步描绘了女子的位置与动作。她身处高楼之上,目光穿越云层,直视远方,直到太阳开始缓缓下沉。这一句不仅展现了女子的孤独与寂寞,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等待的漫长。
“璁珑绣鞅香车路,知入垂杨第几家”,最后两句将视线从高楼转向地面,想象中有一辆绣着精美花纹的香车在垂柳掩映的小路上行驶,不知它将驶向哪一家。这里运用了象征手法,香车代表了女子心中的期待与渴望,垂柳则增添了几分柔美与哀愁,暗示了故事的结局可能并不如人意,留下了一丝淡淡的遗憾。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表达,展现了女子在春日黄昏时分的内心世界,既有对远方的思念,也有对未来的不确定与期待。诗中的画面感强烈,情感真挚,让人仿佛能感受到女子那颗细腻而敏感的心灵。
寂寂野人家,柴扉傍水斜。
僧分晨钵笋,客共午瓯茶。
燕户添新土,蛛丝罥落花。
悠然便终日,惟此送年华。
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
悲歌击筑,凭高酹酒,此兴悠哉。
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
灞桥烟柳,曲江池馆,应待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