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读渊明诗效其体十首·其二》
《读渊明诗效其体十首·其二》全文
宋 / 李之仪   形式: 古风  押[屑]韵

渊明弃官归,议者见各别。

去就须有名,岂独为卑亵。

折腰分当尔,柴米岂无说。

舍彼而处此,亦不苟自洁。

(0)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之仪所作的《读渊明诗效其体十首》中的第二首,通过模仿陶渊明的风格,表达了对陶渊明弃官归隐行为的理解与思考。

首句“渊明弃官归”,直接引用了陶渊明的著名事迹——他放弃了官场生活,回归田园,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由。接下来,“议者见各别”指出对于陶渊明的这一选择,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看法和评价。

“去就须有名,岂独为卑亵”强调了做出重要决定时应有明确的理由,不应仅仅因为低俗或不道德的原因而放弃。这里暗含了对陶渊明选择的肯定,认为他的归隐并非出于卑微或亵渎,而是基于对更高精神追求的追求。

“折腰分当尔,柴米岂无说”进一步解释了陶渊明的抉择。这里的“折腰”可能是指在官场上不得不屈从于权势,而“柴米”则代表了生活的实际需求。这句话表明,陶渊明在面对官场的束缚与生活的压力时,选择了自己认为更符合内心价值的生活方式。

最后,“舍彼而处此,亦不苟自洁”总结了陶渊明的选择。这里的“彼”可能指官场的生活,“此”则是指田园生活。这句话强调了陶渊明不是为了沽名钓誉或自我清高才归隐,而是真正地追求了内心的平静与满足。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陶渊明归隐行为的探讨,表达了对个人精神追求的尊重和对传统价值观的反思。它既是对陶渊明精神世界的致敬,也是对现代人如何在物质与精神之间寻找平衡的一种启示。

作者介绍
李之仪

李之仪
朝代:宋   字:端叔   籍贯:沧州无棣(庆云县)   生辰:1038~1117

李之仪(1048~1117)北宋词人。字端叔,自号姑溪居士、姑溪老农。汉族,沧州无棣(今属山东省)人。哲宗元祐初为枢密院编修官,通判原州。元祐末从苏轼于定州幕府,朝夕倡酬。元符中监内香药库,御史石豫参劾他曾为苏轼幕僚,不可以任京官,被停职。徽宗崇宁初提举河东常平。后因得罪权贵蔡京,除名编管太平州(今安徽当涂),后遇赦复官,晚年卜居当涂。著有《姑溪词》一卷、《姑溪居士前集》五十卷和《姑溪题跋》二卷。
猜你喜欢

送翁梦山大佥还治所

委巷春先淡,衡门午未开。

我缘多病卧,君以所闻来。

凤德灵阳耀,珠光合浦回。

清文祛俗韵,英抱济时才。

望海心弥泰,观风化已该。

交人安远堠,池盗怖轰雷。

书带青萦砌,诗筒碧映台。

狂谈知不厌,佳气满蒿莱。

(0)

园居杂兴四十三首·其一兰

甘露香何古,枯桐调自高。

花边闲处士,不解怨离骚。

(0)

寄寿顾封君

未羡璜溪草六韬,新秋云渚大星高。

金陵许并清强骨,宝录全收利济劳。

海上蓬壶留画史,眼前钟鼎侍仙曹。

年家我愧称觞晚,一隔潇湘已二毛。

(0)

楚邸致新茶

开籯淡淡楚山馨,入眼纤纤谷雨青。

便试朝宗江汉水,不烦遥涉为中泠。

(0)

归雁

沙塞何时别,哀音闻月中。

暗添鸣杵恨,急趁过江风。

安止怜寒浦,斜行学晚虹。

迸泉挥老泪,流转有民恫。

(0)

阅武

东郭高牙峙将庭,楚山迢递送边青。

银鍪夺日元戎队,铁骑连云列校营。

岂有神功驱水石,当闻号令肃风霆。

天心无战皇威远,已报笛村放犊耕。

(0)
诗词分类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诗人
史达祖 揭傒斯 冯煦 李鸿章 岑安卿 施肩吾 曹雪芹 江淹 廖刚 严羽 刘秉忠 武元衡 柳宗元 高攀龙 吾丘衍 陈陶 谢灵运 张养浩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