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自钱塘由富春桐江抵七里滩同范仲昭》
《自钱塘由富春桐江抵七里滩同范仲昭》全文
明 / 王叔承   形式: 古风

鸣榔晓发钱塘江,波开绿酒浮春缸。

江风吹帆三百里,青山片片随船窗。

山头挂天根插水,两岸阴森那可已。

游郎如坐彩云来,人家尽住瑶屏里。

三江烟树嗟空阔,谁道龙中更奇绝。

陡岩岚翠寒扑肌,拂手藤花洒香雪。

荆扉女儿扬茜裙,映柳窥人半明灭。

山村酒价不用钱,笑减青粳沽竹叶。

风波相遇皆行迈,死生肯付乾坤外。

采芝昨上桐君庐,占星又宿严陵濑。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qiántángyóuchūntóngjiāngtāntóngfànzhòngzhāo
míng / wángshūchéng

mínglángxiǎoqiántángjiāngkāi绿jiǔchūngāng

jiāngfēngchuīfānsānbǎiqīngshānpiànpiànsuíchuánchuāng

shāntóuguàtiāngēnchāshuǐliǎngànyīnsēn

yóulángzuòcǎiyúnláirénjiājìnzhùyáopíng

sānjiāngyānshùjiēkōngkuòshuídàolóngzhōnggèngjué

dǒuyánláncuìhánshǒuténghuāxiāngxuě

jīngfēiéryángqiànqúnyìngliǔkuīrénbànmíngmiè

shāncūnjiǔjiàyòngqiánxiàojiǎnqīngjīngzhú

fēngxiāngjiēxíngmàishēngkěnqiánkūnwài

cǎizhīzuóshàngtóngjūnzhànxīngyòu宿yánlínglài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王叔承的《自钱塘由富春桐江抵七里滩同范仲昭》描绘了一幅江南水路旅行的生动画面。首句“鸣榔晓发钱塘江”以清晨的击浪声开启旅程,暗示了早起的行旅之辛。"波开绿酒浮春缸"运用比喻,将江面比作春酒缸,形象地展示了江水的碧绿与生机。

接下来的诗句通过“江风吹帆三百里,青山片片随船窗”,描绘了船行三百里,沿途青山相伴的壮丽景色,给人以开阔而悠远的感受。“山头挂天根插水,两岸阴森那可已”则写出山势险峻,江流曲折,两岸景色阴森而迷人。

诗人进一步描绘了沿途的人文风情,“游郎如坐彩云来,人家尽住瑶屏里”,把山水间的村庄比作仙境,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仿佛生活在画卷之中。沿途的自然景观和人间烟火气交织,形成一幅和谐的画面。

“三江烟树嗟空阔,谁道龙中更奇绝”表达了对壮丽景色的赞叹,而“陡岩岚翠寒扑肌,拂手藤花洒香雪”则细致入微地描绘了山岩的冷峻与藤花的香气,展现了丰富的感官体验。

最后两句“荆扉女儿扬茜裙,映柳窥人半明灭”描绘了山村少女的活泼与娇羞,以及“山村酒价不用钱,笑减青粳沽竹叶”的淳朴民风。诗人与友人范仲昭在旅途中的相遇,感慨“风波相遇皆行迈,死生肯付乾坤外”,体现了他们对生活的豁达态度。

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从钱塘江到富春桐江再到七里滩的旅程,既有山水之美,又有人情之暖,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文的深深热爱。

作者介绍

王叔承
朝代:明   字:叔承   籍贯:自号昆仑承山   生辰:1537—1601

王叔承(1537—1601)明诗人。初名光允,字叔承,晚更名灵岳,字子幻,自号昆仑承山人,吴江人。喜游学,纵游齐、鲁、燕、赵,又入闽赴楚。在邺下,郑若庸荐之赵康王。
猜你喜欢

平谷秋兴六首·其四

风物殊乡见亦稀,残荷疏柳水深围。

王官行李愁弹铗,阿谷闺人故浣衣。

荒戍草深秋渐老,故侯瓜熟客忘归。

侧身南望还零涕,晏岁从谁赋采薇。

(0)

平谷杂诗十八首·其十七

乱势今无已,客行殊未央。

长谣仍独酌,小枕当还乡。

梨枣家家熟,星辰夜夜望。

十年忧国意,拭泪到沧桑。

(0)

平谷杂诗十八首·其八

搓手胡桃核,熏笼栗子花。

居人閒织罽,官长冷排衙。

荒集惟挑菜,山池见沤麻。

此乡原可隐,叹息待移家。

(0)

送常熟翁师傅归里六首·其四

历历明星下,其如北斗孤。

残钟沉百杵,过客问三闾。

寥落得秋意,栖迟耽道书。

百年从此远,相忆到今无。

(0)

焦仲卿妻

城南寒食女还家,燕麦青青草作花。

使君莫漫来相问,自是长安有狭斜。

(0)

席上送朱主客得萧春青西四字·其一

朔雪尊前乱,西风马上骄。

胡笳中夜起,不似广陵箫。

(0)
诗词分类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诗人
王慎中 释文珦 戴复古 王冕 李攀龙 宋褧 陈宝琛 高启 李昌祺 赵抃 韦骧 白玉蟾 赵熙 洪咨夔 李曾伯 王绂 赵孟頫 杜牧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