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告毕,法岁云周。木人施草,石女行筹。
衲僧了无交涉,那更头上安头。
横担楖栗,笑傲清秋。要去即去,得留且留。
逢人若问长灵老,向道浩浩尘中斗铁牛。
长期告毕,法岁云周。木人施草,石女行筹。
衲僧了无交涉,那更头上安头。
横担楖栗,笑傲清秋。要去即去,得留且留。
逢人若问长灵老,向道浩浩尘中斗铁牛。
这首宋代的禅宗诗,由释守卓所作,充满了禅意与哲理。诗中以“长期告毕,法岁云周”开篇,暗示时间的流逝与佛法的修行过程。接下来的“木人施草,石女行筹”,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木头和石头赋予生命,形象地描绘了修行者在佛法中的成长与变化。
“衲僧了无交涉,那更头上安头”一句,表达了修行者在佛法世界中的独立与超脱,不被世俗所累,更不与世俗之事纠缠。紧随其后的“横担楖栗,笑傲清秋”,则展现了修行者面对生活的从容与豁达,即使在清冷的秋天也能保持乐观的心态,以轻松的态度面对生活中的挑战。
“要去即去,得留且留”这两句,体现了佛教中“缘起性空”的哲学思想,强调事物的生灭变化,以及对事物应采取的正确态度——顺应自然,随缘而行。最后,“逢人若问长灵老,向道浩浩尘中斗铁牛”,以幽默的方式表达了对人生智慧的追求,即便是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也要保持内心的平静与坚定,如同在尘埃中与铁牛搏斗,展现出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禅宗修行的境界与智慧,引导读者在日常生活中寻找内心的平静与自由。
染家为作,闲闲思忖。讲些是非试听。
揽下绫罗纨绮,满椿一甑。
缘甚炼教伤熟,为惜他、颜色故恁。
染轴了,更须碾砑,且图光莹。
抛散水浆无限,遇人来、取要即当便认。
解了瑕头缠缚,自然见姓。
恰如修行一著,无萦系、可观真性。
常清静,显神光,灿汕有准。
师父专专封闭户,非干固济云洞。
亦非夸衒,能受三冬饥冻。
为我遇顽恋俗,用机化、玄言必中。
等待子自悟知其愚,舍家物外拿弄。
怡然顿觉元初,捐尘累,便烹铅更烹汞。
于澄湛中,保养神珠为贡。
直待功成行满,恁时节、携云跨凤。
赴蓬莱岛,仙童远远来迎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