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林一夕换空枝,天意分明未有私。
淡日无聊还照影,石阑何处更题诗。
步兵歧路悲身世,永叔秋镫感鬓丝。
剩有后凋数竿竹,青青长伴岁寒时。
千林一夕换空枝,天意分明未有私。
淡日无聊还照影,石阑何处更题诗。
步兵歧路悲身世,永叔秋镫感鬓丝。
剩有后凋数竿竹,青青长伴岁寒时。
这首清代诗人俞玫的《落叶(其二)》描绘了一幅深秋景色,通过对落叶的细腻描绘,寓言了人生的无常和感慨。首句“千林一夕换空枝”形象地写出一夜之间,满树林的叶子纷纷落下,只剩光秃秃的树枝,暗示着时光的流转和生命的短暂。“天意分明未有私”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规律公正无私的感叹。
接下来,“淡日无聊还照影,石阑何处更题诗”写白天的阳光无聊地照在空荡荡的枝头,昔日题诗的石栏如今显得寂寥,暗含了诗人对往昔热闹与现今落寞的对比,以及对岁月流逝的哀思。“步兵歧路悲身世”借用典故,借步兵的困境比喻自己人生道路的迷茫和身世的孤苦。“永叔秋镫感鬓丝”则是借欧阳修的典故,表达对年华老去、白发添增的无奈。
最后两句“剩有后凋数竿竹,青青长伴岁寒时”以竹子的坚韧不屈和经冬不凋,象征诗人坚韧的性格和对清高节操的坚守,同时也寄寓了对未来岁月中能保持这份坚韧和清冷心境的期待。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落叶这一意象,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无常、时光荏苒的深刻感悟,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沉吟和对高尚品格的追求。
行年三十二,所向皆无成。
西风吹我行,万籁送悲声。
双剑在匣中,隐隐作龙鸣。
我生本南越,胡为眷上京。
射策阻不进,羁栖欲何营。
人生世路上,去住如浮萍。
退者非独拙,进者非独明。
夙兴而夜寐,努力副荣名。
昔在衡门下,园庐或互游。
有时风日美,樽酒话林丘。
欢然共携手,卒岁事西畴。
何意饥寒逼,中年为贫忧。
杖策入帝京,五上敝貂裘。
幸遇休明际,泥涂终见收。
渔钓皆被猎,牧豕亦封侯。
生平多卤莽,此际惧愆尤。
古人戒末信,今兹慎家修。
夫子秉高尚,晚节更清幽。
割席方自此,代庖非所谋。
高风不可泯,重谊莫能酬。
常恐平生负,终贻岩壑羞。
安能茂稷契,抗迹揖巢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