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畹当时碧,书斋太古情。
善人居此室,事业老儒生。
有草虽同伍,无花可比馨。
援琴望鲁谷,意气复相倾。
楚畹当时碧,书斋太古情。
善人居此室,事业老儒生。
有草虽同伍,无花可比馨。
援琴望鲁谷,意气复相倾。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高雅的文人生活画卷。首句“楚畹当时碧”,以楚地的兰花为背景,渲染出一种古朴而清幽的氛围。“书斋太古情”则直接点明了诗人所处环境的古雅与超脱世俗的情怀。
接着,“善人居此室,事业老儒生。”赞扬了居住在这样环境中的君子,他们的生活充满了学问与道德的追求,如同老儒生一般,深谙世事而又不失纯真。这种对理想人格的赞美,体现了诗人对于高尚品德的向往和推崇。
“有草虽同伍,无花可比馨。”这一句通过对比,强调了兰草虽不显眼,却有着独特的香气,象征着内在的美德和高洁的品质,即使在平凡中也能散发出不凡的光芒。这不仅是对兰草的赞美,也是对那些不求外在繁华,只求内心纯净之人的颂扬。
最后,“援琴望鲁谷,意气复相倾。”诗人借弹琴望向鲁谷,表达了与志同道合之人的深厚情感和相互理解。鲁谷在这里可能象征着知音相聚之地,或是心灵深处的共鸣之处,展现了诗人渴望与志趣相投之人交流的心愿。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兰草的描绘和对理想人物的赞颂,展现了明末文人对于高洁品格、淡泊名利以及与知音共赏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