碌碌尘寰大梦酣,幽居胜事郡城南。
秦山入望迎如辇,耶水回波织似蚕。
品入画图真第一,行逢仙岛恍成三。
即看别业宜园去,也是陶庵与邵庵。
碌碌尘寰大梦酣,幽居胜事郡城南。
秦山入望迎如辇,耶水回波织似蚕。
品入画图真第一,行逢仙岛恍成三。
即看别业宜园去,也是陶庵与邵庵。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诗意的隐居生活画卷。诗人刘宗周以“碌碌尘寰大梦酣”开篇,将世俗的繁忙与喧嚣比作一场大梦,表达了对远离尘嚣、追求内心宁静生活的向往。接着,“幽居胜事郡城南”点明了诗人的居住地,位于繁华都市之南的一处幽静之地,暗示了这里是他心灵的避风港。
“秦山入望迎如辇,耶水回波织似蚕”两句,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将远处的山峦比作缓缓驶来的辇车,展现出山势的连绵起伏;将耶水(可能是指钱塘江)的回旋波浪比作织布的蚕,形象地描绘了水流的动态美。这两句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壮丽,也蕴含了诗人对大自然之美的赞叹和内心的宁静。
“品入画图真第一,行逢仙岛恍成三”则进一步深化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人认为这里的景致如同一幅绝妙的画卷,是世间最美的风景;在行走间仿佛遇到了传说中的仙岛,这种超凡脱俗的感受,既是对现实生活的超越,也是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最后,“即看别业宜园去,也是陶庵与邵庵”表达了诗人对即将离开此地的不舍,同时也流露出对陶渊明(陶庵)和邵雍(邵庵)两位古代隐士的敬仰之情。这不仅是对过去时光的留恋,也是对未来继续追寻内心宁静生活的期许。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同时也融入了对历史人物的崇敬,是一首充满哲思与情感的佳作。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