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云门杂咏·其一》
《云门杂咏·其一》全文
明 / 刘宗周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覃]韵

碌碌尘寰大梦酣,幽居胜事郡城南。

秦山入望迎如辇,耶水回波织似蚕。

品入画图真第一,行逢仙岛恍成三。

即看别业宜园去,也是陶庵与邵庵。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诗意的隐居生活画卷。诗人刘宗周以“碌碌尘寰大梦酣”开篇,将世俗的繁忙与喧嚣比作一场大梦,表达了对远离尘嚣、追求内心宁静生活的向往。接着,“幽居胜事郡城南”点明了诗人的居住地,位于繁华都市之南的一处幽静之地,暗示了这里是他心灵的避风港。

“秦山入望迎如辇,耶水回波织似蚕”两句,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将远处的山峦比作缓缓驶来的辇车,展现出山势的连绵起伏;将耶水(可能是指钱塘江)的回旋波浪比作织布的蚕,形象地描绘了水流的动态美。这两句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壮丽,也蕴含了诗人对大自然之美的赞叹和内心的宁静。

“品入画图真第一,行逢仙岛恍成三”则进一步深化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人认为这里的景致如同一幅绝妙的画卷,是世间最美的风景;在行走间仿佛遇到了传说中的仙岛,这种超凡脱俗的感受,既是对现实生活的超越,也是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最后,“即看别业宜园去,也是陶庵与邵庵”表达了诗人对即将离开此地的不舍,同时也流露出对陶渊明(陶庵)和邵雍(邵庵)两位古代隐士的敬仰之情。这不仅是对过去时光的留恋,也是对未来继续追寻内心宁静生活的期许。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同时也融入了对历史人物的崇敬,是一首充满哲思与情感的佳作。

作者介绍
刘宗周

刘宗周
朝代:明

刘宗周(1578—1645),字起东,别号念台,汉族,明朝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因讲学于山阴蕺山,学者称蕺山先生。他是明代最后一位儒学大师,也是宋明理学(心学)的殿军。他著作甚多,内容复杂而晦涩。他开创的蕺山学派,在中国思想史特别是儒学史上影响巨大。清初大儒黄宗羲、陈确、张履祥等都是这一学派的传人。刘宗周的思想学说还具有承先启后的作用。当代新儒家学者牟宗三甚至认为,刘宗周绝食而死后,中华民族的命脉和中华文化的命脉都发生了危机,这一危机延续至今。
猜你喜欢

柳枝词咏篙水溅妓衣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0)

薄暮步溪上见茅舍前桃花盛开

娇靥枝枝破浅红,暮寒无语向春风。
谁来花底多情立,白发如丝一病翁。

(0)

槜李道中二首

卧龙山下听吟松,细雨清明似梦中。
柳荫朱栏三百尺,渴乌犹自泣春风。

(0)

薄幸·眼波横秀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

(0)

赠孤山道士二首

九霄象简手中擎,岂是闲人爱列卿。
洞里石田春漠漠,有田多与种黄精。

(0)

挽正字南仲四首

珠璧方辉耀,菁华未寂寥。
极知身作崇,何用食为妖。
牺象收儒庙,箫笳咽市桥。
作心纱帽冷,三径雨潇潇。

(0)
诗词分类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诗人
施枢 夏原吉 黄镇成 林同 王铚 朱同 沈谦 高旭 许棠 刘才邵 王逢 释普度 蒋敦复 钱时 薛嵎 谢元汴 释惟一 吴宽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