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子登征途,云山淡且好。
漫漫夜向长,冉冉秋将老。
亲戚生别离,童仆自相保。
极目天之涯,零零尽衰草。
回顾望旧乡,忧思那能道。
客子登征途,云山淡且好。
漫漫夜向长,冉冉秋将老。
亲戚生别离,童仆自相保。
极目天之涯,零零尽衰草。
回顾望旧乡,忧思那能道。
此诗描绘了一位旅人踏上征途的场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旅途中的景色和情感。首句“客子登征途,云山淡且好”以“淡且好”三字,巧妙地勾勒出云山在旅人心中平静而美好的印象,为全诗奠定了悠远宁静的基调。
接着,“漫漫夜向长,冉冉秋将老”两句,运用了时间的流逝来衬托旅途的漫长与孤独,同时也暗示了季节的更迭,秋天的临近,增添了几分凄凉与感慨。
“亲戚生别离,童仆自相保”则直接揭示了旅途中亲人分离的痛苦,以及对身边仅存的陪伴——童仆的依赖与感激。这一句不仅深化了主题,也让人感受到旅途中的无奈与深情。
“极目天之涯,零零尽衰草”描绘了旅人放眼望去,只见天边尽头一片荒凉景象,衰草零落,象征着旅途的艰辛与无尽的远方。这不仅是自然景观的描写,也是内心情感的投射,表达了对未知世界的恐惧与期待。
最后,“回顾望旧乡,忧思那能道”收尾处,旅人回望故乡,心中涌起的忧思难以言表,既是对过去生活的怀念,也是对未来未知的忧虑。这一句以简练的语言,深刻地表达了旅人的复杂心情,令人回味无穷。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构建了一个旅人独自行走在漫长旅途中的形象,既有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也有对亲情的思念,更有对未来的不确定感,展现了旅行者内心的丰富情感世界。
妾家近丛台,生小邯郸里。
结发事良人,行当念终始。
自从十五到君前,容华初未得君怜。
春风秋月长羞见,况复行人去日边。
昨忆送君往陈汝,直谓君情暗相许。
何事青云得路时,相逢却问桑间女。
君思妾貌弃黄金,河水东流知妾心。
宁将一死谢君去,千古特为节妇箴。
醉樵醉樵家何处,垂萝拂窗泉绕户。
屋头万万翠微峰,巷口千千石楠树。
寂寂垂萝翳古松,萦烟摆月又丰茸。
花飞晚榻僧同坐,叶作秋衣手自缝。
山人直是幽栖惯,来往红尘亦萧散。
采樵时少醉时多,在泮日长归日短。
归去山中百虑消,芭蕉叶长蕨初苗。
狸香玉面时登馔,酒熟黄精屡洗瓢。
草书逸兴如涛涌,满城见者神皆竦。
铁限年来踏又穿,霜毫岁久埋成冢。
羡尔幽居对绿萝,青云高兴近如何。
还将墨客龙门画,来觅皆山樵者歌。
时既和,年既丰,乐莫乐如牛上翁。
短衣半湿杨柳露,长笛吹老棠梨风。
君不见苦竹岗头淇塾水,鹧鸪相呼作人语。
马上郎官攒两眉,海北天南路何许。
翁家有粟牛有莎,世人造物如翁何。
牛饱归来浩浩歌,江上儿孙雨一蓑。
君家书室依林坰,日夕清辉多在庭。
出户时看花屿近,卷帷唯见董山青。
苍苔古木连深曲,悬萝石上孤云宿。
露叶垂篱菘薤香,水藤拂槛瓠瓜熟。
任是閒门客到疏,自甘萧散学犁锄。
新凿小池宜抱瓮,时閒高馆复携书。
纷纷甲第皆粱肉,何事丘园未干禄。
稚子能羞苜蓿盘,家人解压葡萄绿。
寂寂林扉绝四邻,角巾野杖亦容身。
公门若更栽桃李,先数林泉种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