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气挟风霜,莫恨当年宰相盲。
假使蛾眉能爱士,千秋谁识骆宾王。
文章正气挟风霜,莫恨当年宰相盲。
假使蛾眉能爱士,千秋谁识骆宾王。
这首诗通过对骆宾王的缅怀,展现了对历史人物命运的深刻思考。首句“文章正气挟风霜”赞美了骆宾王作品中蕴含的正直与刚毅,仿佛他的文字能与凛冽的风霜并存,展现出不屈的精神风貌。接着,“莫恨当年宰相盲”则表达了对当时政治环境的无奈与惋惜,暗示骆宾王在世时遭遇的不公,但同时也强调不应因此而埋怨。后两句“假使蛾眉能爱士,千秋谁识骆宾王”则提出了一个假设,如果那些所谓的“蛾眉”(可能指女性或某些特定群体)能够欣赏和理解骆宾王的才华,那么他的名声或许会更加流传千古。整首诗通过对比与假设,既是对骆宾王个人命运的感慨,也是对历史公正性的反思,体现了诗人深邃的历史洞察力和人文关怀。
弃妇下堂去,六亲尽彷徨。
弃妇无所弃,弃之家不祥。
忆初来嫁时,惟家以为庆。
搰搰理乱丝,为君事流黄。
札札把长线,为君补衣裳。
虽劳不敢辞,虽工不敢扬。
竭力奉君欢,群小亦莫容。
君心岂不谅,背憎由舌长。
黄金亦销铄,礼义安足防。
去去出君门,落日照大荒。
辐脱难复行,弦绝难更张。
事乖理当去,但念未分明。
割皮以为纸,沥血以为浆。
前书柏舟篇,后书绿衣章。
进君期为悟,视听付茫茫。
复书于太空,愿助日月光。
万古丽元气,上下流无方。
倘或沦君心,他时省糟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