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居仍近郭,高隐即深山。
草径经年合,茅堂尽日閒。
检书青竹映,倚杖白云还。
远愧南游客,逢人秪厚颜。
幽居仍近郭,高隐即深山。
草径经年合,茅堂尽日閒。
检书青竹映,倚杖白云还。
远愧南游客,逢人秪厚颜。
这首明代诗人刘崧的《过李黄罗茅堂五首柬克正茂才(其一)》描绘了一幅宁静而闲适的隐居生活画面。首句"幽居仍近郭",写出了居住地虽在城郊,但依然保持着相对的僻静和隐秘。"高隐即深山"进一步强调了隐者的居所虽然离城市不远,却已进入了山林深处,更显其超然世外。
"草径经年合"描绘了小径由于长久无人行走,杂草丛生,自然与人迹相融,显得野趣横生。"茅堂尽日閒"则展现了茅屋主人的日常生活,整日清闲,无俗事打扰,生活节奏极简。
"检书青竹映",通过青竹的映衬,表现读书人的雅致情趣,既有读书的乐趣,又有自然环境的清新。"倚杖白云还"则写出诗人悠然自得,时而倚杖凝望白云,流露出对自然的深深热爱和超脱心境。
最后两句"远愧南游客,逢人秪厚颜",诗人以谦逊的态度表达对来访客人的敬意,表示自己虽身处山野,但面对客人仍会面带笑容,显示出其待人接物的淳朴和热情。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隐居生活的恬淡与自在,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友情的珍视。
我本疏狂人,不适于用世。
当其少壮时,筋力尚可试。
摧颓廿年馀,业已甘放废。
黾勉作此来,未免为贫计。
出门即不怡,行止屡跋疐。
禄养或可图,世难偶相值。
未能为亲欢,遗之以大虑。
绝裾者何人,殆或非吾类。
高车易倾覆,况复丁此季。
纵令为身谋,亦岂徒泄泄。
寄谢金门友,出处各有为。
同车既好我,周道瞻如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