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白河冰合,蕃戎出掠频。
戍楼三号火,探马一条尘。
战士风霜老,将军雨露新。
封侯不由此,何以慰征人。
草白河冰合,蕃戎出掠频。
戍楼三号火,探马一条尘。
战士风霜老,将军雨露新。
封侯不由此,何以慰征人。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边塞战争的图景。开篇“草白河冰合,蕃戎出掠频”两句,通过对自然环境的刻画,营造出一种肃杀而紧张的氛围。“草白河冰合”表明时值寒冬,大地被严寒所笼罩,而“蕃戎出掠频”则透露出边疆战争的紧迫和频繁,"蕃戎"指的是边塞上的敌对势力,他们像蚂蚁一样不断地侵扰。
接下来的“戍楼三号火,探马一条尘”进一步渲染了战事的紧张气氛。“戍楼三号火”可能是指烽烟台上的警报信号,而“探马一条尘”则表明敌情侦察活动的频繁,每一次小小的尘土扬起都可能预示着敌人的踪迹。
诗歌随后的“战士风霜老,将军雨露新”两句,则从人物的角度切入。"战士风霜老"形象地描绘了久经沙场的战士们,他们在风霜中历练出了岁月的痕迹,而"将军雨露新"则是对将领不懈努力、永葆青春的赞美,尽管外界环境严酷,但他们的精神状态依旧焕发。
最后,“封侯不由此,何以慰征人”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战争结果和英雄不被封侯的感慨。"封侯"指的是授予爵位,而"不由此"则是说通过这种方式获得功名的机会渺茫。"何以慰征人"是对那些为国出生入死、却未能得到相应荣誉的将士们的一种感叹,询问在这样的情况下,该用什么来安慰那些远离家乡、长期征战的人们。
总体而言,这首诗以其深沉而凝练的语言,展现了边塞战争的艰苦与英雄的悲壮,同时也流露出了对英雄不被封侯的感慨和对征人的关切。
碧山无意解银鱼。花底且携壶。
华颠又喜熊罴且,笑骐骥,老反为驹。
文史渐抛,功名更懒,随处见真如。
高情敢并汉庭疏。长揖去田庐。
囊无上赐金堪散,也未妨、山猎溪渔。
廉颇纵强,莫随年少,白马向黄榆。
年少毋庸毁洛阳,才高虑远策深长。
如何宣室成虚问,才傅长沙又傅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