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园何处。又清明芳草,断肠时节。
病里东风吹梦去,晓枕醒来犹怯。
洞口桃花,楼头杨柳,事事成轻别。
啼鹃难到,伤心谁替侬说。
犹有兄弟天涯,茸靴瘦马,莫放春三月。
断句酒边还寄与,花叶从头亲叠。
罗帕兜香,银屏熨影,薄福拼教折。
明年今日,尊前重认华发。
故园何处。又清明芳草,断肠时节。
病里东风吹梦去,晓枕醒来犹怯。
洞口桃花,楼头杨柳,事事成轻别。
啼鹃难到,伤心谁替侬说。
犹有兄弟天涯,茸靴瘦马,莫放春三月。
断句酒边还寄与,花叶从头亲叠。
罗帕兜香,银屏熨影,薄福拼教折。
明年今日,尊前重认华发。
这首《念奴娇》词,由清代诗人李慈铭所作,情感深沉,意境悠远,充分展现了词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词的开篇“故园何处”,直接点明了主题——对故乡的怀念。紧接着,“又清明芳草,断肠时节”两句,描绘出清明时节,芳草萋萋,正是让人肝肠寸断的时刻。词人借景抒情,将个人的情感融入自然景色之中,使得读者仿佛能感受到那份淡淡的哀愁和深深的思念。
“病里东风吹梦去,晓枕醒来犹怯”一句,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在病中,东风似乎带着梦境而来,拂过词人的脸颊,而当清晨醒来时,那份恐惧和不安依然存在。这里不仅表达了身体上的不适,更暗示了心灵深处的孤独和不安定感。
接下来,“洞口桃花,楼头杨柳,事事成轻别”几句,通过桃花、杨柳等意象,描绘了一幅离别的画面,强调了分别的轻盈和不经意,却也蕴含着深深的不舍和遗憾。
“啼鹃难到,伤心谁替侬说”两句,以啼鹃的叫声为引,表达了词人内心的痛苦无人理解的孤独感。啼鹃虽能啼叫,但无法传达词人心中的悲伤,更无人能替他分担这份痛苦。
“犹有兄弟天涯,茸靴瘦马,莫放春三月”则转向对兄弟的思念,即使身处天涯,也无法阻挡对春天的期待。茸靴瘦马,是行旅的象征,表达了词人在远方对家乡和亲人深深的思念。
最后,“断句酒边还寄与,花叶从头亲叠。罗帕兜香,银屏熨影,薄福拼教折。明年今日,尊前重认华发”几句,将情感推向高潮。在酒边断句,寄予远方的思念;花叶从头亲叠,是对美好事物的珍惜;罗帕兜香,银屏熨影,是生活细节的温馨描写;薄福拼教折,是对命运无奈的接受;明年今日,尊前重认华发,则是时间流逝的感慨,预示着未来的岁月将带来更多的变化和回忆。
整首词情感丰富,语言优美,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思考,展现了词人对故乡的深情厚谊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