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辞凤城阙,暮出雁门关。
汉音闻渐少,胡语辨应难。
玉筋军中落,琵琶马上弹。
宫闱閒冶态,遮莫外人看。
朝辞凤城阙,暮出雁门关。
汉音闻渐少,胡语辨应难。
玉筋军中落,琵琶马上弹。
宫闱閒冶态,遮莫外人看。
这首《明妃曲》描绘了王昭君离开长安,远赴匈奴的故事。诗中通过“朝辞凤城阙,暮出雁门关”,展现了昭君离别家乡的壮阔景象,同时也暗示了她命运的悲凉与孤独。接着,“汉音闻渐少,胡语辨应难”两句,巧妙地运用对比手法,表现了昭君从熟悉的汉文化环境逐渐融入到陌生的异族文化中的艰难过程。
“玉筋军中落,琵琶马上弹”描绘了昭君在艰苦的边塞生活中,以音乐寄托思乡之情的场景,琵琶声中蕴含着她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宫闱閒冶态,遮莫外人看”则通过反衬手法,强调了昭君在宫廷生活中的闲适与美丽,以及她面对外界时的无奈与隐忍。
整体而言,《明妃曲》通过对昭君这一历史人物的细腻刻画,不仅展现了她的个人情感世界,也反映了当时社会背景下的民族交融与文化冲突,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和人文价值。
死别生离,半年内、肝肠寸裂。
数恨事、菱花萎露,荆枝压雪。
痛泪挥残千点雨,孤怀映彻三更月。
望霜帏、何处觅慈云,悲无极。天中序,蒲榴节。
思去岁,伤今日。记西湖竞渡,命题援笔。
彩线教搓长命缕,霞觞曾晋延年席。
剩孤儿、孑影奠杯羹,空呜咽。
丝磕元霜。正宝阶荐熟,旧日鹓行。
金灵塞垣追马,哭拜天香。
遗诰同悲隆祐,奉纁黝分粽筵旁。
群鸦恨衔在,莫损糁花,封寄蒸糖。未亡。
淹赐粥,剩飘摇素发,饥死何妨。
乞钱难买,知我何处重阳。
恸失元皇恭俭,泣僧舍、偏近糕坊。
分曹怆题字,记散绒绦,预试曾尝。
天末孤鸿疾。想东南、无边胜概,合留吟屐。
海上成连知何许,绝调几时闻得。
念湖海、飘零倦客。
跨马出郊时极目,恨身无、彩凤双飞翼。
相见也,定何日。江湖满地多秋色。
望中原、青山一发,但馀残弈。
月不圆时花未好,转眼叶黄云碧。
又旧雨、几番追忆。
我是黄须君青兕,更群推、白也诗无敌。
风雅事,已陈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