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渡江津江水平,舟人荡桨见潮生。
秋过夹岸多荒草,雨后长桥长绿蘋。
地尽三巴闻雁影,山连两峡隐猿声。
家乡缥缈诸天外,归梦犹悬五凤城。
晓渡江津江水平,舟人荡桨见潮生。
秋过夹岸多荒草,雨后长桥长绿蘋。
地尽三巴闻雁影,山连两峡隐猿声。
家乡缥缈诸天外,归梦犹悬五凤城。
此诗描绘了一幅清晨渡江的景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江面、舟行、秋草、雨后绿蘋、雁影、山峡与猿声等自然景观,以及对家乡的深切思念。首句“晓渡江津江水平”,点明了时间与地点,晨光初照,江水宁静,为全诗奠定了清幽的基调。接着,“舟人荡桨见潮生”一句,通过舟行的动作和江面的动态变化,生动地展现了渡江的过程,同时也暗示了生命的流动与变化。
“秋过夹岸多荒草,雨后长桥长绿蘋”两句,进一步描绘了秋季江边的景色,荒草与绿蘋形成鲜明对比,既表现了季节的更替,也寓意着生命的不同阶段。长桥在雨后的绿蘋映衬下,更显生机勃勃,增添了画面的层次感。
“地尽三巴闻雁影,山连两峡隐猿声”则将视野扩展至更广阔的天地,三巴之地的辽阔与两峡山峦的连绵不绝,通过雁影与猿声的点缀,赋予了画面以动与静的和谐统一,同时也蕴含了诗人对远方的向往与对自然之美的赞叹。
最后,“家乡缥缈诸天外,归梦犹悬五凤城”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深思念与渴望回归的情感。缥缈的家乡仿佛在天际之外,而归梦中的五凤城则是心灵的寄托,体现了诗人对故土的眷恋之情。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巧妙地融入了诗人的情感,展现了自然之美与人文情怀的交融,是一首富有意境与情感深度的作品。
毛沧儿,毛沧儿,沧儿生在兰沧西。
兰沧去天万有三千里,土人花脚金两齿。
沧儿之父名声达天子,天子遣使远召之,沧儿随父来京师。
沧儿年几何?三岁尚不足,两岁颇有余。
顶犀眼漆唇抹朱,学语未成意态殊。
麒麟之子,宛马之驹,产自绝域升天衢,人言传书有种非尔雏?
尔父年几何?五十逾六未及耆。
十五年落西南夷,西南之人愚不识,长官麾呵妇女笑骂儿童欺。
昔辞乡里六亲俱,白发黄口同系累。
一家尽死,一身在载锡,尔胤惟有天公知。
天公知,又锡尔冠爵,带而裳衣,脱尔介胄,参龙虎夔。
毛沧儿,毛沧儿,好儿子,尔父老矣。
望尔似尔父,尔宗有光。祝尔长大,无诸祸殃。
吐尔锦心绣肠,出擅昭代之文章,如马、班、燕、许鸣汉唐。
毛沧儿,毛沧儿,父友作歌听勿忘。
《毛沧儿歌》【明·唐之淳】毛沧儿,毛沧儿,沧儿生在兰沧西。兰沧去天万有三千里,土人花脚金两齿。沧儿之父名声达天子,天子遣使远召之,沧儿随父来京师。沧儿年几何?三岁尚不足,两岁颇有余。顶犀眼漆唇抹朱,学语未成意态殊。麒麟之子,宛马之驹,产自绝域升天衢,人言传书有种非尔雏?尔父年几何?五十逾六未及耆。十五年落西南夷,西南之人愚不识,长官麾呵妇女笑骂儿童欺。昔辞乡里六亲俱,白发黄口同系累。一家尽死,一身在载锡,尔胤惟有天公知。天公知,又锡尔冠爵,带而裳衣,脱尔介胄,参龙虎夔。毛沧儿,毛沧儿,好儿子,尔父老矣。望尔似尔父,尔宗有光。祝尔长大,无诸祸殃。吐尔锦心绣肠,出擅昭代之文章,如马、班、燕、许鸣汉唐。毛沧儿,毛沧儿,父友作歌听勿忘。
https://shici.929r.com/shici/NlnL6gL.html
南来憔悴滇阳客,每向年光感去留。
万里归心背残腊,五更清梦落神州。
刺桐花发东风早,垂柳条长宿雨收。
便欲题诗散伊郁,泸江风浪拍天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