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柹临书叶比山,空惊岁月转如环。
云间天马谁争步,水底山鸡自照斑。
敢谓逄蒙曾学羿,岂知蔿贾不容般。
苏门七字君须入,我已无心起懦顽。
种柹临书叶比山,空惊岁月转如环。
云间天马谁争步,水底山鸡自照斑。
敢谓逄蒙曾学羿,岂知蔿贾不容般。
苏门七字君须入,我已无心起懦顽。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李东阳所作的《原博诗有雪堂独立语五叠韵谢之》。诗中以“种柹”开篇,借以比喻时间的流逝和岁月的变迁,通过“临书叶比山”描绘出岁月流转如同山川变化的景象,引人深思。接下来,“空惊岁月转如环”一句,表达了对时光飞逝的感慨,仿佛时间在循环往复中悄然流逝。
“云间天马谁争步,水底山鸡自照斑”两句运用了巧妙的比喻,将“天马”与“山鸡”置于不同的自然环境中,分别象征着高远的理想与现实的自我认知,表达了诗人对于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思考。同时,也暗示了个人追求与外界评价之间的差异。
“敢谓逄蒙曾学羿,岂知蔿贾不容般”则进一步探讨了技艺与道德的关系,通过引用古代射箭高手逄蒙与工匠般若的故事,表达了对技艺与品德并重的重视,以及对单纯追求技艺而忽视道德后果的警示。
最后,“苏门七字君须入,我已无心起懦顽”以苏门七字为引,鼓励对方深入思考,同时也表明自己已经超越了世俗的束缚,不再为外在的虚荣所动,展现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态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历史故事的巧妙运用,表达了诗人对时间、理想、道德、自由等多重主题的深刻思考,展现了其独特的哲学视角和深厚的文化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