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后出塞五首·其四》
《后出塞五首·其四》全文
唐 / 杜甫   形式: 古风  押[虞]韵

献凯日继踵,两蕃静无虞。

渔阳豪侠地,击鼓吹笙竽。

云帆转辽海,粳稻来东吴。

越罗与楚练,照耀舆台躯。

主将位益崇,气骄凌上都。

边人不敢议,议者死路衢。

(0)
翻译
胜利的献礼接连不断,边境安宁没有忧虑。
这里是渔阳,豪杰众多的地方,鼓乐笙箫声中洋溢着欢快。
大船满载着辽海的货物,来自东吴的粳稻丰富了这里。
越地的丝织品和楚地的细练,照亮了车马和人们的身影。
主将的地位更加显赫,气势傲视京都。
边境的人们不敢随意议论,因为议论者可能走上绝路。
鉴赏

这是一首充满英雄气概和边塞风光的诗,描绘了一场胜利凯旋的盛况。诗人通过“献凯日继踵”开篇,以强烈的动作和节奏传达出战争结束、凯旋的喜悦与激动情绪。

"两蕃静无虞"一句,表明边疆地区已经安宁,没有忧虑。"渔阳豪侠地"则勾勒出一个英雄辈出的地方,而“击鼓吹笙竽”则是战争胜利后的庆祝场景,渲染出一种热烈的氛围。

接下来的“云帆转辽海,粳稻来东吴”两句,诗人以壮丽的笔触描绘了军队凯旋途经辽阔海洋和获得丰饶粮食的景象,展现了一种动人的胜利图景。

"越罗与楚练,照耀舆台躯"一句,则通过对比越国精美的罗网和楚地制作的兵器,强调了军队装备的精良和整齐。这不仅是物质上的展示,更是士气和军威的象征。

"主将位益崇,气骄凌上都"表达了统帅在胜利后权势与声望的提升,以及由此带来的自信与骄傲。这种情绪在古代战争中往往是领袖人物的写照,同时也是对其英勇和指挥才能的肯定。

最后,"边人不敢议,议者死路衢"一句,则透露出了一种严酷的军纪与法制,即便是在胜利之后,对于任何质疑或讨论的声音都采取零容忍的态度。这也反映出古代军事统治下的严苛和权威。

这首诗通过对战争胜利的描写,展现了边塞生活的粗犷与严酷,同时也折射出了古代社会对英雄主义和武力的崇尚。

作者介绍
杜甫

杜甫
朝代:唐   字:子美   籍贯: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   生辰:712-770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
猜你喜欢

蜀门与林蕴分路后,屡有山川似闽中,因寄林

村步如延寿,川原似福平。
无人相共识,独自故乡情。

(0)

与洪孺卿自梁州回途中经骆谷,见野果有闽中

青苞朱实忽离离,摘得盈筐泪更垂。
上德同之岂无意,故园山路一枝枝。

(0)

陪太原郑行军中丞登汾上阁。中丞诗曰:汾楼

并州汾上阁,登望似吴阊。
贯郭河通路,萦村水逼乡。
城槐临枉渚,巷市接飞梁。
莫论江湖思,南人正断肠。

(0)

奉和李相公早朝于中书候传点,偶书所怀奉呈

禁门留骑吹,内省正衣冠。
稍辨旗常色,尚闻钟漏残。
九天炉气暖,六月玉声寒。
宿雾开霞观,晨光泛露盘。
致君期反朴,求友得如兰。
政自同归理,言成共不刊。
准绳临百度,领袖映千官。
卧鼓流沙静,飞航涨海安。
尽规酬主意,偕赋代交欢。
雅韵人间满,多惭窃和难。

(0)

贞元十四年旱甚,见权门移芍药花

绿原青垄渐成尘,汲井开园日日新。
四月带花移芍药,不知忧国是何人。

(0)

登少陵原,望秦中诸川,太原王至德妙用

少陵最高处,旷望极秋空。
君山喷清源,脉散秦川中。
荷锸自成雨,由来非鬼工。
如何盛明代,委弃伤豳风。
泾灞徒络绎,漆沮虚会同。
东流滔滔去,沃野飞秋蓬。
大禹平水土,吾人得其宗。
发机回地势,运思与天通。
早欲献奇策,丰财叙西戎。
岂知年三十,未识大明宫。

(0)
诗词分类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诗人
高骈 谭用之 崔道融 王庭筠 李瓒 顾非熊 包恢 羊士谔 陶望龄 崔颢 汪应辰 汪琬 石延年 刘处玄 于濆 王铎 欧阳玄 王筠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