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檐入竹低,旷野时寓目。
寂寂农家春,新秧满田绿。
何时稻登场,秋山响蓬朴。
茅檐入竹低,旷野时寓目。
寂寂农家春,新秧满田绿。
何时稻登场,秋山响蓬朴。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农村春日景象。开篇“茅檐入竹低,旷野时寓目”两句,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刻画,营造出一种隐逸自在的氛围。"茅檐"指的是用茅草搭建的小屋顶部,而"入竹低"则形象地表达了小屋被竹林所环绕,给人以深藏不露之感。"旷野时寓目"则是说诗人偶尔将目光投向开阔的原野,这里“时寓目”暗示了一种随心所欲,不为世俗所羁绊的情怀。
接着,“寂寂农家春,新秧满田绿”两句,通过对农村春天景色的描写,传达出一种静谧而又生机勃勃的感觉。"寂寂"形容的是农家春天的宁静与安详,而"新秧满田绿"则展现了大自然的生长力量和丰饶景象。
最后,“何时稻登场,秋山响蓬朴”两句,诗人提出了一个时间上的问题——何时能够看到稻米成熟并收割的场面,而后文“秋山响蓬朴”的描写,则预示了秋天来临时大自然的另一番景色。这里的"蓬朴"指的是秋风中树叶发出的声响,给人一种萧瑟的感觉。
整首诗通过对春日田园生活的细腻描绘,以及对未来秋收场景的遥想,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美好的感受和对农耕生活的向往。
太华五千仞,石色青如苔。
崭然表西极,肇自鸿濛开。
河流破石雷霆激,父老空谈巨灵迹。
山寒五月疑清秋,鸟飞不过仙掌侧。
我欲上从羽客云台间,铁锁高县犹可攀。
千叶池莲食之久不死,明星玉女相往还。
相往还,人间万劫才一息。
峰头大笑惊下方,日落咸阳秋草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