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将心腹问渔翁,可住湘山第几峰。
世远合应披薜荔,道存何必怨芙蓉。
难教牧笛鸣如凤,谁把渔竿钓得龙。
极目危楼千里思,晓烟藏雨晚烟浓。
欲将心腹问渔翁,可住湘山第几峰。
世远合应披薜荔,道存何必怨芙蓉。
难教牧笛鸣如凤,谁把渔竿钓得龙。
极目危楼千里思,晓烟藏雨晚烟浓。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行海所作的《无题》,以渔翁为对象,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思绪和对世事的感慨。首句“欲将心腹问渔翁”,直接表达出诗人想要向渔者倾诉衷肠的愿望,透露出一种寻求解脱或理解的渴望。
“可住湘山第几峰”则暗示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湘山是湖南名胜,选择在此居住,可能寓意着远离尘嚣,寻求宁静。接下来,“世远合应披薜荔,道存何必怨芙蓉”两句,借薜荔和芙蓉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事变迁、人生道路的看法,认为即使身处偏远,只要坚守道义,就不必过于抱怨外界的不公。
“难教牧笛鸣如凤,谁把渔竿钓得龙”运用了象征手法,牧笛如凤鸣,寓意高洁;渔竿钓龙,暗指追求卓越。这两句寓言式地表达了诗人对理想人格的追求,以及对才华未被赏识的无奈。
最后,“极目危楼千里思,晓烟藏雨晚烟浓”描绘了诗人登高远望的场景,通过“晓烟藏雨”与“晚烟浓”的对比,渲染出一种深远而迷茫的情感,流露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虑。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含蓄,以渔翁和自然景物为载体,传达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和个人情感的抒发。
汉季昔鼎沸,孙曹窃王疆。
帝胄拥剑门,龙虎争奋张。
桓桓万人敌,东盼无荆襄。
运移见倾覆,孰云谋匪臧。
生为吴国仇,死食吴人乡。
烈气横四海,遗灵戴今王。
江边庙门古,松柏寒苍苍。
英爽如有临,风起旌旗翔。
君看祠前水,万古东流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