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甲闹时偏悄,绿水昏时胜晓。
双粲枕,百娇壶,好景世间都少。
人对烛花微笑,袖向蘋风轻舀。
玉山倒,脸波横,酒痕一点红窝小。
银甲闹时偏悄,绿水昏时胜晓。
双粲枕,百娇壶,好景世间都少。
人对烛花微笑,袖向蘋风轻舀。
玉山倒,脸波横,酒痕一点红窝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宴饮场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人物的情感与氛围。首先,“银甲闹时偏悄,绿水昏时胜晓”两句,以“银甲”和“绿水”为背景,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神秘的氛围,暗示了宴会的开始并非在明亮的白天,而是在夜晚,增添了几分神秘感。“双粲枕,百娇壶,好景世间都少”,进一步描绘了宴会上的装饰与美酒,以及这难得一见的美好景象,表达了对这场聚会的珍视与赞叹。
接着,“人对烛花微笑,袖向蘋风轻舀”,这两句通过人物的动作与环境的细节,展现了宴会中的温馨与和谐。人们在烛光下微笑,轻轻舀取着酒水,这样的场景充满了生活的情趣和人与人之间的亲密交流。最后,“玉山倒,脸波横,酒痕一点红窝小”,通过形象的比喻,描绘了饮酒后的状态,玉山倒喻指酒醉,脸波横形容酒后红晕的脸颊,酒痕则点明了饮酒的痕迹,这些细节生动地刻画了宴会上的欢乐与放纵,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这种生活态度的欣赏与赞美。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宴会场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清代文人雅士的生活情趣和审美追求,既有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也有对生活真谛的深刻体悟。
塞鸿来早。
正碧瓦霜轻,玉麟寒少。
昨夜南枝,一点阳和先到。
黄昏半窗淡月,照青青、谢池春草。
此际虚斋心事,与此花俱好。
算巡檐、索共梅花笑。
是千古风流,少陵曾道。
争似油幢下,对一枝春小。
江城惯听画角,且休教、玉关人老。
好试和羹手段,向凤池春晓。
解变西昆体,一赋冠群英。
清风峡畔,至今堂以读书名。
富贵轻于尘土,孝义重于山岳,惜不大其成。
陵谷纵迁改,草木亦光荣。
与仇香,穿阮屐,试同登。
石龛虽窄,可容一几短擎灯。
千仞苍崖如削,四面翠屏不断,云雾镇长生。
最爱岩前水,犹作诵弦声。
唤起东坡老。
问雪堂、几番兴废,斜阳衰草。
一月有钱三十块,何苦抽身不早。
又底用、北门摛藻。
儋雨蛮烟添老色,和陶诗、翻被渊明恼。
到底是,忘言好。
周郎英发人间少。
谩依然、乌鹊南飞,山高月小。
岁月堂堂留不住,此世何时是了。
算不满、英雄一笑。
我有丰淮千斗酒,把新愁、旧恨都倾倒。
三弄笛,楚天晓。
灵鹊桥初就。
记迢迢、重湖风浪,去年时候。
岁月不留人易老,万事茫茫宇宙。
但独对、西风搔首。
巧拙岂关今夕事,奈痴儿、呆女流传谬。
添话柄,柳州柳。
道人识破灰心久。
只好风、凉月佳时,疏狂如旧。
休笑双星经岁别,人到中年已後。
云雨梦、可曾常有。
雪藕调冰花熏茗,正梧桐、雨过新凉透。
且随分,一杯酒。